四月,大寧京城也逐漸熱了起來。
顧琛來信,說是有負宜王殿下和顧將軍重托,沒能在守衛重重的宮廷中救出陸映泉和大皇子,所以他們隻好暗中尾隨瑞王沈池的人馬,跟著沈池一起進京。
如此一來,沈澈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等沈池到達京城以後再行商量。
解決完了前朝的事情,就該輪到後宮了。
曲台閣的徐美人是伺候過沈澤的,而沈澤如今自己退位,且打定主意身邊隻留李夫人一個知心人,所以對徐美人便不那麼上心。
沈澤的意思是,效仿沈澈昔日在宜王宮的做法,送徐美人出宮,隱藏身份改頭換麵重新嫁人。可沒想到徐美人不願意,自請去太廟為先帝和戰後的大寧百姓祈福。
就連雲瑤也去勸說了一番,卻沒有任何效果,徐美人執拗,沈澤隻得請沈澈封了徐美人一個三和居士的稱號,去太廟帶發修行。
徐美人離開的時候,身邊就隻帶了見玥一個人,終歸是在身邊伺候了這麼久的丫頭,與她也十分親近。更何況,徐美人知道見玥與雲瑤之間有交情,有見玥在,太廟裏的人總不會虧待了她們。
就在徐美人離開後不久,宣陽侯容彥進宮,請沈澈將容雅放出宮。畢竟在這場權謀爭鬥中,容雅是最無辜的一個,她明明不諳世事,卻被拖到這渾水之中,掙脫不得。
沈澈二話不說就同意了,畢竟容彥在他攻打京城的過程中,也算是出了不少力。再加上容雅的確無辜,而且昔日陸映泉在寧宮的時候,也受了容雅不少庇佑。
容雅走的那天,雲瑤沒有當麵去送她,而是站在假山翠竹的旁邊,看著宣陽侯帶著容雅從皇宮的偏門出去,那纖瘦的背影依然稚嫩,可她的背部卻挺地直直的,自有一番傲骨。
宣陽侯容彥辭了官,帶著容雅離開了京城,說是回晉陽老家了,而至此以後,雲瑤便徹底失去了容雅的消息。
宮裏很快沉寂起來,沈澈和顧清銘忙的團團轉,似乎在為瑞王的到來做準備,畢竟沈池手中也有部分兵馬,加上手中有人質,還真不好對付。
但是沈池還沒到達京城的時候,建章宮的秦太後便無聲無息地去了。
這個強勢了一輩子的女人,這個陪著先帝南征北戰曆經風雨的女人,這個對權利和地位有著強烈野心的女人,終於以一種窩囊的方式,消失在這個世界。
喪鍾傳來,雲瑤心中沒來由地一顫,她不知道秦太後彌留之際會不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但她知道,昔日的身不由己和迫不得已,都隨著秦太後的離開而消失,她不再是兩麵三刀的細作,她終於能過一段寧靜的日子。
死者為大,沈澈也並非那種冷酷無情之人,到底是沈澤的母親,所以沈澈還是下旨,將秦太後以太後之禮安葬,諡號靜端。
雖說秦太後的一生,與這兩個字完全不沾邊,用這兩個字做諡號,幾乎與諷刺無異,但沈澤知道,這已經是沈澈對秦太後最大的寬容。
按照規矩,太後薨逝,需要在宮中停靈二十七天,然後再抬入皇陵安葬。但現在的情況卻有些複雜,因為沈澤已經退位,沈澈繼位,所以秦氏算不得帝王的生母,也就不用遵守二十七天的傳統。
於是,在沈澈的吩咐和沈澤的默認下,秦太後的靈柩在宮中隻停了七天。雖然時間短,但朝中的宗室命婦還是按照規矩在秦太後棺槨前哭靈。沈澤以孝子的身份親自守靈七天,然後才陪著棺槨一起入了皇陵。
向來對秦太後忠心耿耿的錦繡姑姑,在秦太後入葬之後,也一杯毒酒自戕而亡,死在了秦太後生活了一輩子的建章宮。
自然沒有人對一個小小的婆子上心,宮裏的人也是人精,直接叫人抬了屍體出去處理了,免得叫這等低賤之人汙了皇上的耳朵。
秦太後死了,沈澤自然沒有留在京城的理由,他平身最大的願望,不過是和李夫人一起逍遙江湖,自由自在。
所以沈澈沒有留他,封沈澤為逍遙王,而李夫人成了逍遙王妃,兩人簡單的收拾了細軟,便離開了京城,不知所蹤。
該走的走了,該去的去了,偌大的寧宮頓時變得空曠。
雲瑤在寧宮的身份變得敏感而且特殊起來,她能自由出入任何地方,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就連皇上也對她十分客氣。
宮裏不乏有那些心思活絡的人,覺得新帝對雲瑤的態度特殊,便以為雲瑤遲早會被沈澈收到後宮當主子,於是變著法兒地想要巴結她,想著日後能撈點好處。
對於這種情況,雲瑤隻覺得啼笑皆非,她無意多解釋什麼,可是卻也不再隨便見宮女太監。
“稟雲姑娘,掖庭宮的素心姑姑到了。”竹枝從外麵走進來,對雲瑤稟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