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注重小事,勿以事小而不為(1 / 1)

再大的事業,也必須從小事做起。

《道德經》裏有這麼一句話:“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這句話的意思是,聖人始終隻專注小事,但最終能夠做成大事。大事都是由小事構成的,把小事一件一件的做完後,大事就隨之做成了。

阿基勃特就是一個關注小事的典型。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有一位叫阿基勃特的小職員。阿基勃特有一個習慣,就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

久而久之,公司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同事就戲稱他為“每桶4美元”反而淡忘了他的姓名。一個偶然的機會,公司董事長洛克非勒聽說了這件事,非常驚訝,說:這樣時刻為公司利益著想的員工,我一定要見見他。

於是他邀請阿基勃特與他共進晚餐。在進餐過程中,董事長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既然這是公司的宣傳口號,我就想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機會,多寫一點,讓更多的人知道而已。

這樣時刻為公司利益著想,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人,能得不到老板的器重嗎?在董事長洛克非勒離任以後,阿基勃特就當上了第二任董事長。就憑著在簽名後麵加上幾個字這樣的小事,阿基勃特脫穎而出,做好小事的作用可見一斑。

年輕人都好高騖遠,隻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殊不知,一心隻想做大事,就會誤入好高騖遠的歧途,隻有立足於小事,才能做好大事。

在大海的岸邊,端坐著兩個垂釣者,一位老人,一位青年。不同的是,老人忙忙碌碌不停地下鉤、起竿。然後將鉤上的小魚摘下放進身後的水桶裏;而青年卻安安靜靜,偶爾提起魚竿,也隻是空空的,沒有一條魚。原來,老人用的是小鉤,很快就都釣上一條小魚。青年的魚鉤卻是大鉤,他一心隻想釣大魚,在他眼中,老人是在糟踐釣魚者的形象,他對那些小魚簡直不屑一顧。

夕陽快落山的時候,老人挑起沉甸甸的擔子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年輕人卻還在盼望著大魚的出現。

老人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欲求,可他卻體味到了收獲的快樂。年輕人卻因目標過大,難於實現,而一無所獲。隻有像老人那樣,專注於小事,才能獲得成功。要知道,大事都是由無數的小事組成的,把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也就圓滿了。

生活有時並不像我們預想的那樣,期望越高得到的越多。一味地好高騖遠,貪多圖大,隻會錯失身邊許多小的機會,到最後大事沒做成,小事也沒做好,弄得精疲力竭,一事無成。

在歌德的《敘事謠曲》中有一則發人深思的故事: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就讓彼得撿起來,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穌沒說什麼,自己彎腰撿起馬蹄鐵,在鐵匠那兒換來3文錢,並用這些錢買了十幾顆櫻桃。

出了城,兩人繼續前進,經過的是茫茫荒野,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厲害,就讓藏在袖子裏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十幾次腰。於是耶穌笑著對他說:要是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小事不幹,必將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

天下的大事,都必須從做好小事開始。懂得適時放棄那些難以實現的目標,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抓住機遇,勇於拚搏,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去努力,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你終有一天會享受到成功者的勝利和喜悅。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是一個牙買加黑人,開始時的第一份工作是進一個大公司當清潔工,因為在這種大公司裏牙買加黑人隻有一個工作可以做:清潔工。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認真,很快,他就找到一種拖地板的姿勢,能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人還不容易累。老板看見了,觀察一段時間後就斷定這個人是個人才,然後很快就破例對他進行了提升。這就是鮑威爾人生的第一堂課: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人生沒有大小事之分,要想成大事,要想把工作做好,對小事“認真”的態度是絕不能少的,思想上要重視,行動上要落實,好高騖遠的結果隻會是事倍功半。我們要時刻切記這一點,絕不要小看小事。記住,在小事上一絲不苟的人,才有資格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