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喚醒誠心,品質將不再迷失(2)(1 / 3)

我想講一個故事,也許你們聽過就忘了,但是這個故事對我卻很有意義。”於是,福克斯開始講述他的故事:

有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農場裏,父親是農場主。有一天,他覺得園中的那座亭子已經太破舊了,就安排工人們準備將它拆掉。他的兒子對拆亭子這件事很感興趣,於是對父親說:“爸爸,我想看看你們怎麼拆掉這座亭子,等我從學校放假回來再拆好嗎?”父親答應他的要求。孩子走後,父親就把這件事忘記了,在他的指示下工人們很快拆掉了亭子。

假期終於到了,孩子興衝衝地回到家卻發現舊亭子已經不見了。

他悶悶不樂地對父親說:“爸爸,你對我撒謊了。”父親驚訝地看著孩子。孩子繼續說:“你說過的,那座舊亭子要等我回來再拆。”父親說:“孩子,爸爸錯了,我應該兌現自己的諾言。”這位父親從新召來T人,讓他們按照舊亭子的模樣在原來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後,他將孩子叫來,然後對工人們說:“現在,請你們把它拆掉。”

故事講完了,福克斯說,我認識這位父親,他並不富有,但是他卻在孩子麵前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學生們聽後問到:“請問這位父親叫什麼名字?我們希望認識他。”福克斯說:“他已經過世了,但是他的兒子還活著。”

“那麼,他的孩子在哪裏?他應該是一位誠實的人。”福克斯平靜地說:“他的孩子現在就站在這裏,就是我,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福克斯接著說:“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願意像父親對我一樣對待這個國家,對待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

台下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父親絕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而將亭子建了又拆,最主要的是兌現自己的諾言。在園子裏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裏重建了一座亭子,這座亭子就是一個信念——對誠信的信念。

《論語》中還有這樣的話:“子夏日:‘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論語·子張》)孑L子的學生子夏說,一個君子要在建立起信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之後,才可以讓百姓們去幹活,不管是讓他們服兵役,服徭役,還是去幹什麼,老百姓這時都會心甘情願。如果老百姓沒有對這個執政者產生信任,就會覺得執政者是在虐待自己。

孔子提出的治國之道,其基本出發點就是誠信,主持國家政務的人要講信譽。真要有信譽,不僅僅對國家好,對於發布政令的人本身也有好處。

其實不僅國家治理需要誠信,現實生活也需要誠信。真實的麵對別人,不誇大自己、隱瞞缺點、心口如一,誠信的品質能讓你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一家知名企業招聘,收到了300多封簡曆。最終多數麵試官都把票投給了兩名學生。他們說相中這兩名學生的理由是,簡曆中體現的材料沒有做假,是實事求是描述自己的能力。麵試時的表現也非常誠懇,有一說一,不懂的問題也不會逞強。有很多麵試者把自己的能力寫得天花亂墜,結果被具體詢問時,這個不會那個不會,簡直浪費雙方的時間。

由此可見,對於麵試者來說,誠信的品質比實際技術更加重要。

課本裏學的專業知識畢竟不完整,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實用性,一般都要到企業中經過實戰操作,才會真正熟悉專業技術。這樣一來,一個新人最基本的人品和素質就成了企業最關注的東西。如果新人秉性誠實守信,那麼以後的道路基本不會走歪;但是若新人原本就有點滑頭耍小聰明,怎麼正確引導都可能偏離軌道。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招聘員工時以誠信為標準。

堅持誠信,你就能在競選中獲得投票!

有了誠信,你就能在領導中拿到提名

作為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礎,《論語》提出了“信”的原則。

孔子曾經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翻譯成現代漢語即為:一個人要是沒有誠信的話,那真不知道他在這個世界上怎麼度過一生?這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一樣,它靠什麼走起來呢?

大車、小車,分別指牛車和馬車。大車、小車車轅前麵都有駕牲口用的橫木,這橫木要怎麼鉚住呢?就是用包了鐵的木銷插在小孔裏,才能把橫木固定住。和,就是牛車和馬車上的木銷。如果車上沒有這樣的木銷,就無法套住牛馬,它又怎麼能行走呢?

誠信是人行走於世界最基礎的那個保障。隻有靠誠信,才能把人生這輛車驅動起來。隻有誠信,才能夠讓你不管穿越什麼樣的風險、坎坷,都顛撲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時候,也能夠保障你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