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透視真心,世界將不再模糊(4)(3 / 3)

一會兒刺客人廁,劉備對諸葛亮說:“剛剛得一奇士,此人足以輔君治國。”諸葛亮問,奇士何在?劉備說就是剛離席之人。諸葛亮歎道:“竊觀此客,色動神懼,奸形外露,邪心內藏,必是曹氏刺客!”於是立即派人去追,那人已經越牆而去。

瞬息之間,透過眼神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動機和目的,不僅靠智慧更靠經驗。通過周圍環境的磨煉與培訓,你也能做到。

中國有句古話“人需要接近看看,馬需要騎著看看。”一個人的姿勢行為通常能反映出他的性格。

一個炎炎夏日的午後,曾國藩收到學生李鴻章的一封書信。在信裏,李鴻章向恩師推薦了3個年輕人,希望他們能在老師的帳前效力。

曾國藩並未急於召見那3個人,而是照例出去散步了。

直到黃昏時分,曾國藩才慢步踱回。家人立刻迎了上來,低聲告訴曾國藩,李大人送來的人已經在庭院裏等待很長時間了。曾國藩揮揮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則悄悄走了過去。在離他們不遠處的地方停下來,暗暗觀察這幾個。隻見其中一個人不停地用眼觀察著房屋內的擺設,似乎在思考著什麼;另外一個年輕人則低著頭規規矩矩地站在庭院;剩下的那個年輕人相貌平庸,卻氣宇軒昂,背負雙手,仰頭看著天上的浮雲。前兩個人因等待太久已經頗有微詞,而看雲的年輕人仍舊氣定神閑地在院子裏獨自欣賞美景。

曾國藩胸有成竹地回到房間裏。很快,曾國藩召見了這3個年輕人,和他們攀談起來。漸漸的,曾國藩發現,不停打量自己客廳擺設的那個年輕人和自己談話最投機,自己的喜好習慣他似乎都早已熟悉,兩人相談甚歡。相形之下,另外兩個人的口才就不是那麼出眾了。不過,那個抬頭看雲的年輕人雖然口才一般,卻常常有驚人之談,對事對人都很有自己的看法,隻是說話過直,讓曾國藩有些尷尬。談完話之後,3個年輕人紛紛起身告辭。

待他們離開之後,曾國藩立刻吩咐手下對3個人安排職位。出人意料的是,曾國藩並沒有把和自己談得最投機的年輕人委以重任,而是讓他做了個有名無權的虛職;很少說話的那個年輕人則被派去管理錢糧馬草;最讓人驚奇的是,那個仰頭看雲,偶爾頂撞曾國藩的年輕人被派去軍前效力,他還再三叮囑下屬,這個年輕人要重點培養。

看到大家一臉不解的表情,曾國藩解釋道:“第一個年輕人在庭院等待的時候,便用心打量大廳的擺設,剛才他與我說話的時候,明顯看得出來他對很多東西不甚精通,隻是投我所好罷了,而且他在背後發牢騷發得最厲害,由此可見,此人表裏不一,善於鑽營,有才無德,不足托付大事;第二個年輕人遇事唯唯諾諾,謹小慎微,沉穩有餘,魄力不足,隻能做一個刀筆吏;最後一個年輕人不急不躁,竟然還有心情仰觀浮雲,就這一份從容淡定便是少有的大將風度,更難能可貴的是,麵對顯貴他能不卑不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有見地,這是少有的人才啊!這個年輕人口後必成大器!”

曾國藩停了一下,接著說道:“不過,他性情耿直,很可能會招來口舌是非。”說完,不由得一聲歎息。眾人聽完此言無不連連點頭稱是。

那個仰頭看雲的年輕人沒有辜負曾國藩的厚望,在後來的一係列征戰中迅速脫穎而出,受到了軍政兩界的關注,並因為戰功顯赫被冊封了爵位。不僅如此,他還在垂暮之年,毅然複出,率領台灣居民重創法國侵略軍,從而揚名中外。他便是台灣首位巡撫劉銘傳。不過,正如曾國藩所言,性情耿直的劉銘傳後來被小人中傷,黯然離開了台灣。

曾國藩識人之準在於他能透過人的行為推斷其性格,從而予以恰當安排,人盡所用。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在“魚目混珠”的茫茫人海中,我們很有必要練就“一眼看穿”、“一語識破”的高超識別人心的技巧。從對方的舉止容貌可識人心;從對方的眼神可識人心;從麵部表情的變化可識人心;從對方的體型坐相可識人心;從語言的風格可識人心……

凡此種種,需要在生活中多多練習。閱盡各色人群,方能練就識人之術,辨人於彈指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