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六、陰陽透光鏡(一)(1 / 2)

這輪競拍的物件是一麵青銅鏡,不大,約7—8公分左右,綠鏽斑駁,透著蒼桑之氣,很是古老的樣子。

這麵青銅鏡一麵微凸,為鏡麵,可映人麵。四周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的一圈銘文。背麵也有“內清質以昭明”的銘文,四周飾有雲紋圖案,從銘文中,看不出任何傳承。

華夏曆史悠久,象這種沒有傳承的青銅鏡在華夏比比皆是,自然不很金貴。所以,這麵青銅鏡黑老大隻給出了1000元的底價。

一開始,葉子峰也不在意,認為這是一麵很普通的青銅鏡。但在看到“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時,心中掀起驚濤駭浪,雙手激動的有些顫抖,他完全不敢相信,在這裏能夠看到這麵青銅鏡。

老道師傅跟他講過一個傳說,他說:秦將亡時,天下群豪四起。張良因刺始皇不果,亡匿下邳。在下邳沂水橋上,遇見了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這是大家都熟悉的張良三拾履的故事,後來,張良得受黃石公《太公兵法》,助劉邦爭得天下。

這是大家耳聞能詳的故事,而在曆史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別一段曆史。

其實,黃太公授予張良的是《素書》,《素書》是一本奇書,在民間也有視之為天書一說。它是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玄於一體的神秘之作。

現存世《素書》共六章,分為原始、五道、求人之誌、本德宗道、遵義和安禮。

而實際上,當時黃石公傳下的《素書》有七卷,其中第七卷便是“理數”,也就是玄道之章,同《素書》“理數”一並傳下來的還有一麵青銅鏡。

這麵青銅鏡上就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銘文。

張良熟讀《素書》,最終幫助劉邦獲得了天下。但他最大的成就並不在此,而是在《素書》中的第七卷“理數”,他透徹“理數”,從中獲得了通天徹地之能。而這通天徹地之能就來自一麵青銅鏡,通過這麵青銅鏡,張良可以看到過去、現在、將來!

“鴻門宴”是大家都熟知的故事。當時,劉邦隻攜張良、樊噲赴西楚霸王項羽的“鴻門宴”,此時,劉邦已被項羽打得連連敗退,已是心寒意冷,絕對不敢隻身赴宴,但正因為張良通過“理數”推算,和透過青銅鏡,看見了“鴻門宴”的結果,劉邦才敢大膽赴宴,最終全身而退,留下千古傳奇。

而垓下之戰,也是張良通過青銅鏡看到了將來的結果,力主在霸王兵退楚地時,趁勢追擊,才有十麵埋伏,霸王項羽自刎烏江的事實。自此,劉邦一統天下。

張良死後,《素書》從此銷聲匿跡。

500年後,有盜墓者,盜得張良墓,從其玉枕中發現了《素書》,從此《素書》再次現世。

但現世之後的《素書》,隻有六卷,第七卷“理數”不見蹤影,與“理數”同時不見蹤影的還有那麵“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的青銅鏡。

這《素書》第七卷“理數”和青銅鏡消失不見,不知是張良有意為之,還是其它原因,反正一千多年來,大家隻知《素書》有六卷,而不知第七卷的“理數”和青銅鏡,自此,它們就被人慢慢遺忘了。

現在這麵青銅鏡就是張良那麵青銅鏡嗎?如果是,那沒有“理數”推算的青銅鏡,還可以看見過去、現在和將來嗎?

葉子峰不知道!但至少把它先拍到手再說。

葉子峰還在深深地震撼中,大廳裏就有人對青銅鏡出價了,1500元。在底價上加了500元。

出價的是坐在大廳裏的散客,隔間一片沉默,可見,這些大鍔對這麵青銅鏡毫不在意。

葉子峰見了,心中狂喜。但葉子峰還是多了一個心眼,他讓駱輕雪出價。

“加300元,拍下來!”葉子峰慎重地告訴駱輕雪。

駱輕雪從來沒見過葉子峰這麼慎重地表情,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也同樣謹慎地點點頭。

孫武看見葉子峰的表情,也知道事態嚴重,自他認識葉子峰起,也從來沒見過葉子峰這麼緊張過,那怕就是麵對秦磚,兮甲盤都是輕鬆應對,可現在這隻是小小的一麵青銅鏡,卻讓葉子峰如此謹慎,而且他還讓駱輕雪幫忙出價,不想暴露自己,可見這麵青銅鏡的不凡,價值應該遠遠在秦磚,兮甲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