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走出八大成功誤區(3)(2 / 3)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個人後來分別成了中國企業家中因“超常規擴張”和“超常規多元化”而失敗的典型。

請看三株的瘋狂擴張速度:1994年,吳炳新設定的發展目標為1994年銷售達1億,1995年保3億爭6億,1996年保9億爭16億。但1995年製訂的第一個“5年計劃”卻將這一發展目標翻了幾倍:1995年將爭6億改為爭20億,而1996年要達到100億,1999年則要達到令人瞠目的900億。按照這一宏偉的構想,三株的年增長速度最高可達1600—2000%,甚至在達到600億年銷售額後,最低增長率也要達到500/0。

而以軟件起家的巨人集團,在其輝煌期,業務曾橫跨電腦、保健品和房地產三大領域,最終卻因規模太大、戰線太寬而陷入資金危機,不能自拔。

一夜暴富的投機性也使秦池最終從“標王”的寶座上跌到失敗的穀底。秦池的“標王故事”在中國已經家喻戶曉。一個貧困山區的縣屬小廣在一夜之間“譽滿神州”,“每天給中央電視台送去一輛桑塔納,賺回的是一輛豪華奧迪”,繼而又“每天送去一輛豪華奔馳,賺回一輛加長林肯”。然而,秦池僅風光了兩年,便黯然失色,難以為繼了。

年輕人還是應該記住吳炳新的那句話:“不該自己賺的錢就不賺。”

並要學會分析和掌握國外的CEO們的另一項本領:會擴張也會退出。近年來,世界著名大公司不斷傳來“退出”的信息:西門子公司忍痛賣掉彩電生產線;飛利浦出讓生產大家電的子公司,百事可樂為集中精力打敗對手,不得不放棄飯店和快餐業。菲利普·莫裏斯公司也著手拍賣“非核心業務”,並進行裁員和重新整合;通用汽車公司也將出售15家零件廠,以進一步提高競爭力。

在市場越來越規範的情況下,“一夜暴富”的投機性將會越來越沒有市場。應盡快走出發橫財的誤區。

心理生誤區

(1)春風得意的年輕人早死

每條公路上都有許多警示牌,在轉彎、交叉路口、上下坡、過村鎮或學校以及雨天路滑等關鍵之處,提醒駕駛員謹慎駕駛,注意安全。

但凡警示牌,皆是提醒駕駛員減速慢行的,未曾發現有提醒駕駛員加速行駛的。究其原因,除了慢行安全係數大之外,恐怕還有大家都喜歡開快車的心理因素。

有些年輕人,有了一點成績,容易驕傲,似乎自己踏上了成功的快車道,春風得意。

人生,是一條漫長而又複雜的旅途,少平坦,多曲折,岔道重重,險情四伏。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人生警示牌,時時提醒自己謹慎從事,遇到關鍵處“減速慢行”。

就像每一條公路都有許多轉彎處一樣,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轉折,從童年到青年,從單身到成家,從做人之子到為人之父,從步人校門到走向社會,從一個崗位、一種職務轉換為另一個崗位、另一種職務,從在職到離職退休,以及經常伴隨著人生的成功與失敗等等,都是人生的轉折點。而每一次轉折都會使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義務,所處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所麵對的人生課題發生變化,並由此帶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以及工作和生活習慣等一係列變化。

適應這一係列變化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個很容易出差錯的危險期,有的人由於仿用舊習慣舊方式來處理新情況新問題而導致失敗;有的人由於成功衝昏頭腦而飄飄然起來,或者由於挫折的打擊而萎靡不振,導致喪失優勢和機遇而落伍;有的人由於心理不平衡而導致壓抑憂鬱等等。因此,轉折期尤其需要提醒自己“減速慢行”,順利完成轉變。特別是在社會變革時期,經常會遇到許多“急轉彎”甚至連續“急轉彎”,如果不“減速慢行”,仍然任憑自己的思維慣性“加速行駛”,就可能導致“車毀人亡。”

仔細想來,公路上的許多警示牌,其實也是對人生的提醒,如“酒後駕車危險”、“不開疲勞車”、“禮讓三分”、“寧停三分不搶一秒”、“一看二慢三通過”、“嚴禁闖紅燈”等等。這些道理不僅適用於交通大道,也適用於人生之路。例如,行車上的“禮讓三分”可以延伸到我們要把握好與人交往的竅門與禮儀,領會做人做事的原則與分寸。把這些警示悟透了,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就能一路順風了。

(2)成為感情的奴隸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感情是人類特質的一種思維,它既淺薄又深厚,既純真又費解。它像一隻無形的手,不時地在左右著你對各種事情的處理。但是,一個真正有理智的人是不會輕易地讓感情控製住自己的,他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絕不會感情用事,以致缺乏冷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