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縣醫院信息化建設提上日程(1 / 1)

行業應用

作者:許繼楠

相比基層醫療機構,過去我們更關注三甲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因為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的信息化水平極低,這些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設備、醫務人員都不能滿足需要,談何信息化!

從新農合開始,基層醫療信息化的情況有了改變。全國很多省市,試點新農合同時開始同步建設新農合信息化網絡,信息化保障了新農合這一醫改措施的落實。“優先發展縣醫院”是衛生部2011年新醫改的重點工作,這也意味著基層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將迎來發展的大好機遇。

基層衛生信息化困境

基層醫療機構麵臨諸多困難。其中,基層醫療硬件設備的短缺、資源配比不平衡以及人才匱乏是較為突出的問題。

“社區衛生服務和其他基層醫療單位所遇到困難基本相同,基本上有兩大類,第一是人才缺失,第二是基礎的醫療設備不完善。” 河南開封市順河回族區宋門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林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九大類衛生服務和基本的醫療保障,經費由國家提前支付,因此對居民服務完全是免費的。

但即使是在就醫免費的情況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沒有被廣大居民所認可,李林坦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不完善,待遇比較低,很難吸引優秀人才來就業。甚至一些畢業生寧可放棄就業機會也不願意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就直接導致了我們的人才梯隊難以形成。”李林說。

“很多診療都是以設備診斷作為診斷依據,比如心電檢查、X光檢查。儀器檢查的準確性影響到診斷,設備缺乏和落後,導致很多醫務人員不能作出準確的診斷,因此我們的業務能力提高很慢,這也是醫務人員不願意來我們基層醫療就業的原因。”李林解釋說。

衛生部在2011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指出,東中西部地區千人口醫院床位比例雖然從2005年的1:0.79:0.79縮小到2009年的 1:0.83:0.84,但仍有不小的缺口。從醫療設備設施來看,中西部地區的基層醫療機構設備設施短缺的問題尤其突出,一些鄉鎮、縣城醫院常見的檢查診斷設備配置不齊,難以滿足廣大群眾及時診療、方便就醫的要求。

對基層醫療機構來說,作為必需品的醫療設備、醫務人員尚且緊缺,被視為奢侈品的信息化建設就更難提上日程。“就目前情況而言,基層醫院信息化發展相當滯後。”陝西省涇陽縣醫院院長孫崇義說。他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醫院決策者對信息化內涵了解不多、認識不多,第二,資金短缺、投入不足,第三,IT服務企業推介、宣傳力度不夠。”

以縣醫院為突破口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1年年初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強調,推進縣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人口超過30萬的縣(市)在2011年年底前有1所二甲以上水平的公立醫院。

在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中,中央財政一次性補助53億餘元,全國共有2130所縣級醫院獲支持。項目將改善醫院醫療設備條件,加強信息化建設,重點加強急診急救、重症監護、手術室、婦產科、病理科、醫學影像科等科室建設;專項配備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係統,逐步將醫院信息係統與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對接,支持日常監測信息的采集、上報和開展遠程會診。

這對陝西省涇陽縣醫院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孫崇義院長介紹說,他們目前隻在收費管理、藥品管理、庫房管理當中使用了信息化係統。“目前我們醫院最迫切需要引入的是電子病曆係統和患者診療一卡通技術。”孫崇義說。

這也意味著基層醫療IT市場的展開。“過去一年當中,我們的團隊已經拜訪了8000多家鄉鎮衛生院,由此了解到這些鄉鎮衛生院對產品的需求。”GE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說。2月22日,GE醫療啟動了“春風計劃”,這一計劃專門針對基層醫療機構。目前GE醫療為基層醫療市場開發出了一係列IT解決方案,助力基層醫院硬件升級和結構調整,提升診斷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GE醫療還將在全國設立5個IT試點項目,推動醫療IT的發展和普及。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