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劉伯溫說: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成功人士並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超人”,隻不過他能將別人的力量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運籌帷幄,為我所用,這就將自己“放大”,長處得到發揚,短處得到克服,成了一個“大人”、“超人”了。所以說,若要成功,就應該善於借助別人的力量。
第一章第1節 兩利相權取其重
故事回放:
陶朱公原名範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以後,急流勇退,轉為經商。他謀劃治國治軍的工夫厲害,經商賺錢的本事也不差,後來成了大富翁。
後來他的二兒子因殺人被囚禁在楚國。陶朱公想用重金贖回二兒子的性命,於是決定派小兒子帶著許多錢財去楚國辦理這件事。
長子聽說後,堅決要求父親派他去:“我是長子,現在二弟有難,父親不派我去反而派弟弟去,這不是說明我不孝順嗎?”
陶朱公的夫人也說:“現在你派小兒子去還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老二,不如派長子去吧!”
陶朱公不得已就派長子去辦這件事,並寫了一封信讓他帶給以前的好友莊生,交代說:“你到了之後就把錢給莊生,一切聽從他的安排。”
長子到楚國後,按照父親的囑咐把錢和信交給了莊生。莊生看了信之後對他說:“你先回去,即使你弟弟出來了,也不要問其中的原委。”但長子告別後並未回家,心想把這麼多錢給他,如果二弟不能出來,那不吃大虧了?
其實,莊生雖然窮困,但卻非常廉直,楚國上下都很尊敬他。他並不想接受陶朱公的賄賂,隻準備在事成之後再還給他。陶朱公長子不知原委,以為莊生無足輕重。
第二天上朝時,莊生向楚王進諫,說某某星宿相犯,這對楚國不利,隻有廣施恩德才能消災。楚王聽了莊生的建議,命人封存府庫,實行大赦。
陶朱公長子聽說馬上要大赦,心想弟弟一定會出獄,那麼給莊生的金銀就浪費了,於是又去見莊生要回了錢財。
莊生被他這種行為激怒了,又進宮向楚王說:“我以前說過星宿相犯之事,大王準備修德回報。現在我聽說陶朱公的兒子在楚殺人被囚,他家裏拿了很多錢財賄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並不是為體恤社稷而大赦,而是由於陶朱公兒子的緣故才大赦啊。”楚王於是下令先殺掉陶朱公的次子,然後再大赦。結果陶朱公的長子隻取了弟弟的屍骨回家。
長子回家後,陶朱公說:“我早就知道他一定會害了他弟弟的!他並非不愛弟弟,隻是因為他年少時就與我一起謀生,所以看重錢財。而小兒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富有的環境中,所以輕視錢財,揮金如土。我堅持要派小兒子去辦這件事,就是因為他舍得花錢啊。”
聆聽老經驗:
自古以來,金錢的誘惑是巨大無比的,很多人要錢不要命,追逐金錢,做人置誠信於不顧,到最後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就像陶朱公的長子,他身在富貴之家卻仍然視錢財如生命,甚至在弟弟身陷困境時向莊公索回求人幫忙的錢財,失去了別人的信任,自毀前程。
一個有理性的人都會算這樣一筆賬:拿生命與金錢相比,生命重若泰山,金錢輕若鴻毛。金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所以人生在世,不應把金錢作為生存惟一生有的基石,更應該看重的是做人做事方麵所必須具備的高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