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19節 居功,但不自傲
故事回放:
明朝的開國功臣徐達就很明白這個道理,他雖功高過人,卻仍恭謹謙和,最終換來了平安度日。
徐達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一個農家,兒時曾與後來做了大明皇帝的朱元璋一起放牛。
他有勇有謀,為明朝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深得朱元璋寵愛。
徐達雖戰功累累,卻從不居功自傲。他每年春天掛帥出征,暮冬之際還朝。回來後立即將帥印交還,回到家裏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
朱元璋曾對他說:“徐達兄建立了蓋世奇功,從未好好休息過,我就把過去的舊宅邸賜給你,讓你好好享幾年清福吧。”
朱元璋口中的這些舊邸,是其登基前當吳王時居住的府邸,徐達不肯接受。
朱元璋請徐達到舊府邸飲酒,將其灌醉。徐達半夜酒醒問周圍的人自己住的是什麼地方,內侍說:“這是舊邸。”
徐達大吃一驚,連忙跳下床,伏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見其如此謙恭,心裏十分高興,即命人在此舊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門前立一牌坊,並親書“大功”二字。
朱元璋曾賜予徐達一塊沙洲,由於正處於農民水路必經之地,徐達的家臣以此擅謀其利。徐達知道後,立即將此地上繳官府。
1385年,徐達病逝於南京。朱元璋為之輟朝,悲慟不已,追封徐達為中山王,並將其肖像陳列於功臣廟第一位,稱之為“開國功臣第一”。朱元璋登基後,從1380年至1390年,因清洗丞相胡惟庸牽連被殺的功臣、官僚共達3萬人;1393年,有赫赫戰功的將領藍玉及其有關的人士均被殺,先後牽連被殺的竟有15萬多人;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被殺者更多達8萬之眾。
朱元璋為強化其統治用嚴刑重刑,殺了包括功臣在內的10多萬人,從小與朱元璋在一起的徐達,當然十分清楚“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如果居功自傲,無異於引火燒身。倚仗自己曾有的貢獻不知收斂,終會引禍上身。
聆聽老經驗:
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喜歡驕傲自大的人,即使這個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創造出不俗的功業。任何時候,謙虛都是被人們喜歡的品質,因為謙虛就意味著對別人的尊重,沒有人不喜歡被尊重。不是給領導做出功勞就可以高枕無憂,須知功高易震主。隻有一邊作出貢獻讓領導滿意,一邊又謙恭溫順不露出一丁點的驕傲,這樣的功成者才不會惹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