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怎麼辦?剛剛下旨沒三個月安排蕭慎去給當初的“皇太孫”當伴讀,轉頭太子死了,太子的兒子出京就藩,自己立刻把太子兒子還沒見過的伴讀留在京城?
真要是這麼做了,恐怕就要有流言說蕭慎才是自己親孫子了吧!
太讓人頭疼了!
恭賀聲音不絕於耳,越發讓征和帝心中煩躁,他決定幹脆讓蕭慎陪著安鴻出京,將職位從伴讀換成特派的護衛,把安鴻一路平安的護送到封地再把人叫去做點別的,然後再無聲無息的回京裏,把人塞去國子監讀書,最後讓他科舉出仕。
征和帝心裏很清楚,若是自己讓蕭慎繼續武職,想要升遷他很容易,無論熬年頭,還是把蕭慎塞進去周邊各國的出使的護衛隊中都是磨資曆的好辦法,可他如果真的讓蕭慎用這種辦法升職,蕭慎一輩子頂多做個天子近臣或是心腹,個人能力絕對卻絕對要被廢掉。他真為了蕭慎好,就必須讓蕭慎經過嚴寒風霜的考驗,真正體會到朝堂的爾虞我詐,才能成長為一棵參天巨木,為如意遮風擋雨。
自己當皇帝的時候,征和帝討厭能夠左右朝政的公主和駙馬,但輪到自己女兒,征和帝頓時覺得讓人“想動卻不能動”的公主才有安全可言,他可不希望如意跟前朝的如玉公主似的,被異母兄長一紙詔書“和離”了送去蠻族和親。
他的小心肝,一輩子必須過得富貴無雙,平安喜樂。
——沒錯,比起培養年輕一代的心腹,征和帝覺得給小女兒招女婿更重要,也更急迫!就連征和帝心心念念的開恩科,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希望能夠從中挑選出人品家世都無可調戲的年輕俊傑,做如意的駙馬備選。
征和帝也清楚自己為了小女兒一個人而興師動眾,拉扯得數家好男兒不能訂親很不地道,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隻要如意能找到如意郎君,征和帝完全不介意給落選的年輕俊才們在朝中安排個好職位。
有了這些想法,征和帝忽然連世代與大周交好,可以將兒子一輩子留在京中不歸國的外族王子或是對周朝表現得順服的附庸國世子都納入選擇,看人角度再次發生變化。
想起曾經不止一次請求大周下嫁公主的東渡國,征和帝和顏悅色的對東渡國世子展開笑容。
東渡國幅員遼闊卻因為地形問題無法養馬練兵,戰力不足,雖然幾乎從不被進犯,可想要擴大國土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等到天下群雄並起,大周太祖南征北戰,淨把東渡過周圍的跟著湊熱鬧的小國全部並吞,從此以後,東渡國進入中原的通道隻剩下國勢強盛的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