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再議立儲(2 / 3)

張七不由得一愣,“這……”

“哈哈哈,平涼侯可以大大地放心,我們都已經痛改前非、洗心革麵、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了!哈哈哈哈!”

陶公義解釋道:“平涼侯不必誤會,他們四個也跟在下一起走,在下已經答應他們,回到揚州後,便買條海船,送他們回東瀛去!”

“呦西呦西!我們馬上就要回到大日本,回到我們日思夜想的故鄉了!我們要用我們的智商和我們學到的朝文化,重建大日本地幹活!”

野上也興奮道:“是啊!將軍!我們終於可以回去了!那裏遍地都是花姑娘的幹活,我們終於又可以隨意盡興了,哈哈哈哈哈!”

李恪歎了口氣,轉過來對陶公義道:“既如此,今晚本王設宴,為陶員外餞行!”

“多謝殿下!”

當晚,眾人歡宴一場,次日明,眾人將陶公義送出城外。

陶公義拜別眾人,上了馬車,帶著物部四人,沿著官道遠去了。

程懷亮望著車隊的背影,一臉不解,“照理,這陶員外也是個精明人,如今朝廷上,太子和魏王都倒了,殿下你奪儲的希望大大增加,他不趁現在的機會,沾沾殿下的光,抱抱殿下的粗腿,反而就這麼走了,真是叫人捉摸不透啊!”

李恪擺了擺手,“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朝廷上的事血腥殘酷,參與多了未必就是好事,也許他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哪!”

張七催促道:“走吧!回去吧!咱們的事情還沒完呢!”

轉過來,李世民升朝,頒布詔書,將太子李承乾貶為庶人,發配黔州,處死侯君集,又將魏王李泰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

這場曠日持久的內鬥總算徹底結束了,接下來,重新擇立太子勢在必行。

李世民看了一遍在階下低頭侍立的眾臣,不免有些感傷,“朕的大臣都老了呀,如今玄齡被李承乾刺傷,玄成也染了重病,臥床不起,不能上朝了,不過好在景仁身體康複,又能為朕出謀劃策了,這總算是一件令朕欣慰的事呀!”

岑文本忙出班道:“蒙皇上掛懷,老臣深感愧疚難安,前日臣聽聞宮中遭逢大劫,臣痛心疾首,隻恨自己拖著一副病體殘軀,無法為皇上分憂,好在佑吾主,皇上逢凶化吉,臣的病也好了,自此以後,臣願為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好了,景仁,過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李世民笑了笑,“咱們還是來立太子的事吧,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臣建議皇上立吳王殿下為儲!吳王殿下文武雙全,這些年來,他所立的功勞,臣已無須贅述,他對皇上、對國家的忠誠是經過戰火洗禮的,我泱泱大唐需要一位像皇上這般英武果敢的君主,引領群臣,統禦萬邦,臣以為,吳王殿下無論年紀,還是才學品格,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恩!”李世民點點頭,“景仁所言,朕也深以為然!輔機,此事你怎麼看?”

長孫無忌進言道:“皇上,臣並不同意岑大人的看法,吳王殿下雖武略有餘,可是謀略不足,這次肆虐皇宮,幾令皇上蒙難的毒蛇,便是吳王殿下和平涼侯等人帶到宮中來的,試問,若不是他們被逆黨利用,大內之中又怎會有如此慘禍?”

岑文本忙辯解道:“所謂百密一疏,逆黨蓄謀已久,層層布局,令人防不勝防,吳王殿下麵對諸多困局,偶有失察,也是人之常情,不應求全責備!”

“這不是可以推卸責任的理由,請問岑大人,逆黨哪次行刺不是蓄謀已久?這一次,吳王被逆黨利用了,那下一次就能保證他不被利用了嗎?事關社稷安危,國家存亡,豈容半點疏忽?吳王如此輕忽大意,貪功冒進,實在不適合入主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