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因此被賜死,李道宗被流放象州。
就在李恪在深宮中即將被縊死之時,張七潛入宮中,將他救了出來。他們帶上翟珊和阿史那雲,一起逃離了京城。
李治得知消息,大駭,慌忙召長孫無忌進宮,想向他告知此事,設法緝拿反賊,可旨意下過,他卻猶豫了,當年李恪幫襯他的一幕幕再次浮現在了他的眼前,他一時動情,不覺潸然淚下。
片刻後,長孫無忌入殿,向他詢問緣由。
他躊躇片刻,還是把事情壓下了,隻是拿起一份書信,對長孫無忌道:“舅舅,這是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寫給朕的信,他,朕新立,如果臣下有不忠者,他可以帶兵入國,替朕討之!舅舅,此事你怎麼看?”
長孫無忌拿過信看了看,“皇上,先皇果然沒有料錯,鬆讚幹布欺你年幼,還想效法董卓,趁機入京分一杯羹,可他的算盤打錯了,如今李恪已死,李道宗也被貶,隻要咱們內部穩定,外邦就不會再有可乘之機了。”
“是啊!舅舅,朕也是這麼想的,鬆讚幹布未免也太瞧朕了,他當真以為朕是那個白癡晉惠帝嗎?他當真以為,朕的大唐還會再有八王之亂,還會再有五胡亂華嗎?”
“吾皇聖明!”
“唉!”李治歎了口氣,心中暗忖:“三哥他應該也是這麼想的吧!”
而這個時候,在大唐的西部邊陲,蘇定方率軍剛剛與吐蕃的一支股部隊交戰,取得了一場勝利。
大軍凱旋,張七、李恪、翟珊、阿史那雲都在隊伍之中。
“這仗打得真痛快!殺得那幫龜孫屁滾尿流!哈哈!在這裏自由自在,真比在京城時暢快多了,殿下,你是不是?”張七笑著向李恪道。
李恪笑了笑,“是啊!你我都有一身本事,能為國效力總是好的,總比做個尋常百姓強啊,隻是我們身上都有反賊的罪名,可能要連累蘇將軍了!”
“殿下萬不要如此,我們一起出生入死,患難與共,我又怎會怕這些?”
“我就知道,將軍是不會拋棄咱們的,其實,咱們都還好,隻是不知道程賢弟如何了?他尚在京城,無處可逃,會不會受到咱們的牽連哪?”
蘇定方回道:“你們放心吧,他現在應該沒事,聽回京後,他便跟安樂郡主成了親,被程老國公困在府中,整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我估計,隻要他不亂講話,不過問政事,應該就不會有事的!”
“那麼楚大人呢?他如何了?”翟珊問道。
“別提他!”張七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他可不用咱們擔心,皇上當年一被立為太子,人家就投過去了,如今他可是皇上眼前的紅人,殿下被賜死當日,他明明事先得知了消息,卻沒有通知我,害得我差點晚去一步,把殿下害死啊!這家夥遲早要遭報應的!”
“好了,大哥,別了!人家畢竟還曾救過你我的命,這就算扯平了吧!其實,我最擔心的還是皇上啊!他心性還是太過柔弱,總喜歡依賴他人,隻怕時間一久,大權旁落,這江山社稷被他人竊取呀!”
阿史那雲冷笑一聲,“嗬嗬,殿下,你還是太低估你這個弟弟了,他處死你的時候,我可沒看出一點柔弱來,他這個人麵柔心狠,在皇權麵前是不會有絲毫含糊的!”
“但願吧!”
張七就:“殿下,恕我直言,咱們現在既然不在廟堂,就不要操心廟堂之事了!還是專心做好自己的事吧!隻要能為國家貢獻一點心力,哪怕回到將軍帳下,做回一個卒也好啊!”
“大哥的是!”
從此後,張七眾人就留在了蘇定方軍中。
……
顯慶二年,蘇定方鎮壓西突厥叛亂,生擒阿史那賀魯。
顯慶四年,蘇定方平定蔥嶺,生擒都曼,在其地置八座都督府,七十六州,一百一十縣,軍府一百二十六個,立碑於吐火羅以誌之。
顯慶五年,蘇定方攻滅百濟,生擒百濟王扶餘義慈,將百濟收入大唐版圖。
直到晚年,蘇定方依然鎮守在大唐邊陲,為安定邊疆立下了不世之功……
借曹植的白馬篇作結: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少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