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林筱溪和她的小姐妹恬恬因為模樣機靈可愛,機緣巧合下被導演選中去劇組拍戲,就這樣她們正式出道了。
同時被選中的還有宋辰,但是幹媽不想讓宋辰去拍戲,甚至還試圖勸說媽媽也不要讓林筱溪去。
幹媽覺得小孩子就應該在學校裏好好學習,沒事去拍什麼戲啊。還說娛樂圈是個大染缸,水太深了,萬一孩子沒有被保護好可能會對以後的人生有影響。
可是媽媽覺得拍戲是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可以讓林筱溪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對她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堅持要讓她去。
爸爸什麼都聽媽媽的,媽媽發話了,爸爸當然也讚成,而且答應得很爽快。因為爸爸的副業是攝影師,有空就喜歡到處拍照,媽媽和林筱溪的很多藝術照都是他拍的,這一次林筱溪去拍戲爸爸又有素材可以拍了,心裏自然很高興。
幹媽不讓宋辰去,林筱溪心裏也有點兒不情願,但好在還有恬恬陪著她,兩個同齡小孩結個伴也不會太孤單,而且媽媽也說了等拍完這部戲就回家了,以後還是可以再見到宋辰的,林筱溪就勉勉強強地點頭了。
她從小就是個乖孩子,爸爸媽媽說什麼她就做什麼,因為她覺得他們說的不會有錯,他們不會做害她的事情。
剛開始拍戲時林筱溪還覺得挺有趣的,新鮮的事物總是能吸引人的好奇心,不過漸漸的她卻開始厭倦了。
同樣的台詞,她說了一遍又一遍;同樣的表情和動作,她做了一次又一次。是個人都會嫌煩,更何況是當時什麼都不懂的林筱溪。
林筱溪的第一部成名戲是一部情感大戲,而她在裏麵飾演女主的童年——一個被父母拋棄流落街頭後來又被送進孤兒院的小女孩。
小女孩真的很可憐,卻也很堅強。連眼淚都必須流得很堅強。
那段時間,林筱溪幾乎每場都有哭戲,一直哭,一直哭,她都快哭出陰影了。她想,也許這就是她哭戲最拿手的原因吧。
她六歲時開始拍戲,那個時候她還太小,沒想過以後會怎樣,然後一直這樣拍下來,她也沒想過如果不拍戲了又會怎樣。
她曾經和何煦討論過這個問題,何煦和她的想法不謀而合。
當拍戲成為了一種習慣,想戒掉真的很難。
這些年來,她體驗了各種各樣別人的人生,這也是做演員最有魅力的地方。變換著不同的角色,感受著不一樣的心理世界,真的很有意思。
每次拍完一個角色之後,她都覺得很有成就感。要是哪天突然沒人找她拍戲了,也許她就要以為自己沒有利用價值了。
她喜歡這種被人需要的感覺,她渴望被別人認同,而她對演員這個職業也有著一種很強烈的歸屬感。
所以她做不到像恬恬一樣,可以走得那麼瀟灑。
恬恬的本名叫易恬,和林筱溪一樣,在當時也算是個小有名氣的童星。
從小她就覺得恬恬比她聰明漂亮,比她討人喜歡,甚至連演技也比她要好很多,所以說恬恬正當紅的時候就從娛樂圈息影實在太可惜了。
其實說起來,林筱溪能夠再次見到何煦還要多虧了恬恬呢。
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橫店太小了,小到林筱溪可以認識很多很多的兒童演員。
林筱溪依稀記得,那天,她剛下戲就興致衝衝地跑到恬恬的劇組去找她玩,和恬恬在片場裏追逐打鬧的過程中,林筱溪四處亂竄,冷不防就撞上了一個人。
“痛——”她揉了揉自己的額頭,隨後又仰起臉瞪著來人。
隻見何煦穿著民國西裝,站在比她高一級的台階上,正饒有興致地盯著她看。
“是你!”兩個人同時開口,並且同時指著對方。
兩人的默契好像是天生的,都不需要後期磨合。有時候她也會忍不住懷疑,何煦難不成真是她失散多年的親哥哥?
“你是來報仇的嗎?”林筱溪笑嘻嘻地問,似乎已經忘記了額頭上的疼痛感。
“不,我是來報複你的。”何煦哈哈大笑。
報仇和報複有區別嗎?林筱溪不禁白了何煦一眼。
由於第一次見麵沒有來得及問何煦的名字,林筱溪剛想開口問他到底叫什麼,這個時候恬恬就朝他們跑了過來。
“何煦!”恬恬扯著嗓子喊了一聲,“導演叫你過去!”
“好,這就來。”何煦扭過頭對恬恬說。
原來眼前這個自帶陽光特效的小男孩叫何煦。
和煦的陽光,暖入心懷。
自此以後,林筱溪在心裏默默地記住了這個名字。
由於演過康熙小時候,何煦因此被稱為“橫店小皇帝”,大家也都知道橫店有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煦哥”。
何煦三歲就出道了,在林筱溪剛到橫店之前就已經來了好幾年了,對橫店的一切熟悉得就跟自己家似的。
何煦真的就是那種常年住在橫店的人,反正林筱溪就沒見他回過幾次學校。
其實他也是回過學校的,但是回去的次數真的是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