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本身是個定數,一個小時就是一個小時,一天就是一天,對於每個人都一樣。但是我們在不同的心境下,感覺會有千差萬別。快樂的時候時間總是飛逝而過,痛苦的時候就感覺度日如年,其實,產生這麼大區別,是因個人心理期盼不同。
痛苦的時候,我們盼望著苦難快一點過去,而越是盼望著時間快一點過,眼巴巴地看著秒針“一滴一答”,就越感覺時間過得緩慢;等人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們越是焦急地盼望對方快點到來,就越覺得時間過得太慢。客觀事物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感受來自我們不同的心態。
我大姨是一位很樂觀的人,她當了半輩子的工會主席,誰有個什麼事都愛找她聊聊,見著誰都有說有笑,活得很快樂。
退休後受周圍人的影響,大姨開始對買股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剛進去那幾年,恰逢股值節節上升,她真還從中賺了不少錢。她逢人就說自己眼光獨到,毫不掩飾那份快樂。隨後,她的不專業和任性使她在股市上摔了一大跤,把賺的錢全部賠掉了,眼見幾年來累積的財富化成了水,她不由得心痛又不甘,無限懊惱地埋怨自己的錯誤。
盡管我們都勸她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次虧損,隻當不曾賺進那筆錢,一麵也用慶幸沒賠進本錢的話來安慰她,以衝淡她心中的苦惱,她卻始終忘不掉那筆價值相當於兩套房子的虧損,終日緊鎖眉頭,進而深居簡出,自閉得讓身邊的親戚朋友都為她感到不安。
後來,我在家人的宴席上與大姨同桌,看到她比以前消瘦、憔悴多了。她說自己很難再感受到生活中還有快樂的事情,曾經沒有得到過那筆錢也就無所謂,可當那些錢明明已經屬於自己時,卻一下不見了蹤影,這讓她一直活在深深的懊悔當中,真是度日如年,對任何事也提不起興趣,也不知道每天活著還有什麼意義。看到她那麼消沉,我不禁體悟到人能有一份樂觀的心態是多麼重要。我建議她去看看心理醫生,找到調適痛苦心情的辦法,不然,這樣長久下去會影響到健康。
痛苦會拉長時間的長度,這是一種情緒規律,了解到這一規律,我們應該積極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翻翻平時沒來得及看的書,聽聽喜愛已久的歌曲,從中找到積極的方式去化解這些痛苦,而不是任壞情緒一天天積累。已經錯過了,已經失敗了,就不要再用不好的情緒繼續困擾自己,這樣不利於我們重新振作,相反,隻會熬幹我們的熱情和耐心,讓生活失去了滋味。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南非黑人領袖納爾遜·曼德拉在43歲時被捕入獄,被囚禁長達27年。在囚禁期間,他積極鍛煉身體和讀書,不僅以此抵消了失去自由的寂寞和無奈,而且也為來日東山再起做好了身體及知識上的準備。這些最終幫助他成就了偉業。
曼德拉是一位樂觀、受人尊敬的人,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總是對自己說:“別擔心,放輕鬆,要快樂!”尤為讓我感動的是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