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匿名舉報信(2 / 2)

馬家房村位於縣城南街。縣城南街主要有四個村組成,馬家房村、王家房村、李上窯村和陶莊。陶莊和李上窯村離縣城最近,經過前多年的開發已經基本隻剩下了一個村落,土地被征用殆盡。陶如軒便是陶莊人,隻不過經過時代變遷,陶莊這個名字已經很少有人用了,大家習慣於統稱為南街。而馬家房村和王家房村因為離縣城較遠,近兩年才開始開發,當然也是個是非之地,時有因土地征用而引發的矛盾衝突。

這樣有名有姓的舉報信,陶如軒不敢自作主張,急忙給顧平送了過去。

顧平看了看,也沒有做任何批示,隻對陶如軒道:“這樣,你先通知紀委找到這個舉報人支慶仁,了解一下所反應的情況是否屬實,然後再讓他們向我彙報。另外,記得給紀委的同誌強調一下,一定要注意保密,不要節外生枝。”

從紀委回來,顧平便跟陶如軒談起了金運昌道:“如軒,你覺得這封舉報信的內容是否屬實?”

陶如軒就想起了那張卡的事情,便實話實說道:“恐怕是真的,金運昌的名聲本來就不是很好。據說他這些年為了搶占汾城的房地產市場,搞了不少小動作,跟國土局的幾個正副局長關係也比較密切。”

這些話陶如軒本來不該多嘴,但顧平既然問起了,陶如軒就覺得應該說一說,要不然顧平會覺得自己沒用,但是也不能說的太深了。畢竟現在還不知道顧平到底是什麼態度。另外,以金運昌跟汪建設的關係,一旦追查起來,難免要把汪建設扯進來。

作為縣長,汪建設的作風向來比較過硬,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說不定已經被金運昌拉了水。這樣的話事情恐怕就難辦了。

顧平卻不回避,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點了點頭道:“你說的沒錯,這個金運昌名聲確實不大好,我也聽說過一些,但他終究是為我縣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家。企業家嘛,手裏有點錢,小毛病就多了起來,被人詬病也屬正常。但要是過分,用手裏的錢拉攏腐蝕我們的幹部,那就不得不查一查了。這不僅會破壞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還會影響到我們的幹部隊伍建設。這可是原則性問題,決不能姑息。”

陶如軒就開始慢慢解讀顧平的意思,顧平前麵的話平淡無奇,後麵卻一下子升上到了市場經濟秩序和幹部隊伍建設的高度,意思恐怕還是要查。至於如何查,查到什麼程度,那就隻有顧平心知肚明了。

兩天之後,紀委張廷興書記跑過來給顧平彙報道:“經過紀委同誌的多方調查,在王家房村並沒有叫支慶仁的村民。”

陶如軒這時才忽然恍然大悟道:“顧書記,這個支慶仁極有可能是個假名。”

顧平問道:“何以見得?”

陶如軒便分析道:“王家房村跟自己所在陶家莊是鄰村,村民以王姓為主,從來沒聽說有姓支的村民,而且支姓在汾城也極為生僻,再跟後麵“慶仁”兩個字聯係在一起,明顯是個假名,恐怕是“知情人”三個字的變體,”

顧平點了點頭道:“難怪紀委的同誌查了兩天查無結果。既然如此,那就當匿名信處理吧。”冷冷地看了陶如軒一眼,不免有幾分怪罪陶如軒反應遲鈍的意思。其實這種事情,要不是一時的靈感誰能想得到。

張廷興又道:“盡管我們沒有查出那個叫支慶仁的舉報者,但是經過我們反複摸排,還是找到了一些線索。”

“說說看,什麼線索?”顧平問道。

張廷興道:“據我們了解,王家房村有個叫王占宇的村委委員,在此次征地過程中一直對金鑫房地產公司的做法不滿,認為金運昌勾結國土部門和鄉村幹部故意壓低征地價格,是在欺負老百姓。這封匿名舉報信極有可能就是他寫的。另外,今天早上縣檢察院跟我們通氣說,省高檢已經責令縣檢察院對此事進行調查了。”

顧平的眉頭就一下子皺了起來道:“既然省高檢已經下了通知,那我們就成立個專案組配合查一查。查出來問題查不出來問題,對省高檢也有一個交代。”又有些憤然道:“現在告狀的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既然已經給縣委寫了舉報信,為什麼還要給上級單位舉報。這不是要縣委難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