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螢聽到麗貴妃的死亡原因之時,不覺意味深長地看了訾衡一眼。當初在第一次給他做火鍋的時候他在聽到這個方式可以死人之後眼中的那抹頗有深意的色彩她可是到現在還記得,隻是不知道這到底是他做的還是當今的皇上做的。
而後大理寺全麵徹查下毒謀害皇後之人到底是何人,而右丞相一族也因為翻案而恢複了些身份。隻是皇上收回的兵權,豈是那麼容易再給他的,當初的這般算計,也都是想要在整垮左丞相的時候同時削弱右丞相的勢力。
雖然相信右丞相並沒有任何的反意,但是那般大的權勢終究會是帝王心頭的一根刺。也唯有以這樣的方式,才能大大地削弱他的勢力,達到讓自己放心的地步。
至於左丞相的兵權,那自然也是完全收回來,兵符什麼的都是由皇帝親自保管。
這樣也算是中央集權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若螢還在幫訾衡處理公文的時候打趣說該設個什麼軍機處之類的。這樣的中央集權倒是不錯,隻是也需要好好地把握,不能武斷專權了。
聽見她所說的話,他眼中閃過什麼,又笑著誇獎她的聰慧。她隻是撇了撇嘴說隻是按著她們家鄉所學的曆史教科書裏麵的內容說事兒,又不是她想出來的。
這個時候,他才覺得她似乎就是一個寶,難怪那預言說有了她便可以得到這整個的天下。這樣的人才,即便是不會自己想,也能夠就她在另外一個時代看過的書的知識來說說這些治國之道。
右丞相恢複官職之後沒有多久,新的左丞相竟然是意外地提拔了司畢顯。不知道這是訾衡的意思還是皇上的意思,總之他上任之後提出的幾點意見卻是於社稷民生有大大的裨益的。
本來朝堂之上對於這麼一個為官不算太久的人這麼快升官就非議不斷,在這之後,那些反對的聲音也便漸漸地消了下去。
在這朝堂之上,除了論資格與背景,最重要的,還是才情!而這個才情,自然指的是治國之才。司畢顯之前便鋒芒畢露,現在更是才華盡顯,一時自是人人稱道。
雖說他提出的這麼幾點在他成為探花郎之前若螢曾經跟他講過類似的例子,但是結合禹和王朝的實際來看,也隻有他的建議最為完美了。他沒有想到,那個突然闖入自己生命之中的女子,會是這般的一個福星。
也就是在他剛剛上任沒有多久的時候,皇後被下毒謀害之事終於查出了端倪。那個指使下毒的幕後之人,竟然是七王爺。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若螢倒是有些驚訝,那般的一個做事滴水不漏之人,怎會留下一絲一毫的證據?
況且為什麼偏偏是在這個時候,所有的證據都浮出了水麵,感覺就像是設計好了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