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道昔時,因不滿昏君當道而退離高堂的北齊稗官朱離,退隱江湖後化名蘭朱公子。
此人曾遍覽江山之後,在太行山上酒宴群雄,酒意興起之時道出了一個武林四公子的說法,而這說法也後來普遍為人認同。但武林四公子,終究是江湖人士,不足廟堂之人掛齒。
而在南北朝,士大夫及其以上階級,早已沿襲了魏晉風度之一的點評名流之習俗,故而在三國王侯之間,亦是有不少德高望重之人點評完三國王孫貴胄之後,最終選出王室“三大公子”,此三人:
一為北齊博陵君;二為西魏禦夢侯步六孤痕;三便是這南梁秦淮王蕭慕理。
若說以“公子”之稱,這三位皇室之人,當屬名副其實。同時,也足見秦淮王之顯赫名聲。
南公子沐月忠於南梁七皇子蕭繹,世人皆知;
秦淮王蕭慕理乃當今天子蕭繹侄兒,誓死忠於南梁,世人皆知;
沐月公子乃秦淮王府上的客卿,世人皆知。
過往之人過至這兩處,皆是兩招行為:
一者是驅車直入,以入這二處為至高榮譽;另一者是,繞道而行,不敢斜視。
沐月公子與秦淮王,一個是人人敬仰的武林貴公子,一個是掌握兵馬大權的朝廷王爺,雖然住所相對秦淮河而立,但南梁人皆知沐月公子,卻鮮有人見過秦淮王之姿容,隻因其為人甚是隱秘。
蕭慕理之父,即四皇子蕭績,二十五歲那年因病早亡,幾個兒子中,除了五公子蕭慕理因從小染有天花而不得見人之外,其餘幾個兒子卻相繼封王,加爵,唯獨這蕭慕理從未見人。
但長子,次子,六子早在與逆賊侯景的大戰中死去,間接性導致南梁戰敗,從而讓逆賊侯景篡權,占領了建康皇宮。侯景率領大軍一路進攻,還未登基的七皇子蕭繹被逼退至荊州江陵城,險些喪命,而南梁大軍也被圍困。
就在眾人以為南梁氣數殆盡之時,那從未露麵於人前,傳聞染有天花的五公子蕭慕理,戴著麵具,跨馬而行,居然連夜率領名震天下的“梁國五將”一路殺至江陵,一夜間斬殺侯景十五萬大軍,刺死侯景四個最為得意的大將,救出七皇子蕭繹以及南梁幾百位文臣武將。
侯景連夜逃回建康,一時竟不敢再犯。
也從那一次之後,這位從未在人前展露才華的五公子因功勞綽約,忠貞勇猛而馳聲走譽。且其人出於鎮壓身在南梁的侯景之目的,被蕭繹加封秦淮王,管控金陵一帶,掌控四十萬大軍:
其中二十萬直接在其麾下,另有二十萬分撥於梁國五將,仲奇、仲源、朱廣超、鍾傳久、薛典麾下,分別鎮守南梁各州,但梁國五將撥到秦淮王之下。
而這一賞賜,讓南梁九十萬大軍幾近一半兵馬皆在此人手中。可是,這秦淮王除了這一次帶兵出麵救下蕭繹,並且還帶著麵具,從此再未露麵人前。有流言說是怕他天花會傳染眾人,自行回建康休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