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裏梁軍安靜至極,幾十個西魏小兵趁人不備,悄悄地潛入梁軍營寨之中,向糧庫以及帳篷灑酒投惑,又向夜幕中發出煙火訊號。
見天上煙霧彈炸開,袁錦棠大喜,當即率剩下西魏兵馬全數衝向南山之腳。當大軍衝入梁軍營地時,隻見大火衝天,燒的紅透了半邊天,卻無人馬嘶嚎,魏兵衝將進去,如入無人之境。
袁錦棠將四周一番打量,心下頓生疑惑,直覺不妙,當即調轉馬頭,叫道:“不好!快撤兵!”
魏軍之中頓時響起鳴金之音。袁錦棠正欲撤兵,隻見一大撥人馬從山上衝將下來,濺起滾滾狼煙,兵馬之中,幾根青旗招搖,大書“淮”字,當先一人手持長劍,背負紅木畫雀弓箭,銀甲著身,駕馬飛奔而來,正是秦淮王手下,騎都尉養易。
“窮寇莫走!”袁錦棠大驚之餘,又一撥人馬從林間飛奔出來,火光衝天,旌旗飄飄,上書“鄭”自字,當先一人身騎白馬,手甩長柯斧,乃車騎將軍鄭柳然。
袁錦棠大驚失色,快馬加鞭,欲要離去,不想此時前後偏生已被人包抄,無路可退,當即揮舞長蛇矛向鄭柳然衝來,兩人長矛、斧頭揮舞如花。
袁錦棠乃西魏名將,武功厲害,且年輕力壯勇猛無比,見鄭柳然與他交戰幾十回合得不到好處,養易沒性子繼續等,亦是拍馬舞劍飛來,罵道:“養易來戰,匹夫莫走!”
說罷,養易衝將進去,一時三處軍馬混合一處,廝殺不斷。鄭柳然、袁錦棠、養易三大將領,一時之間擺丁字兒周旋迎戰,連著廝殺。
袁錦棠厲害至極,單說勇猛能力,鄭柳然、養易皆對付不得,但他再是厲害,卻不能以一敵二。三人這般來來回回,廝殺好幾十回合,各自皆是得不到好處。
眼見西魏軍馬被埋伏的梁軍殺的折了大班人馬,兩邊道路又被南梁軍馬圍堵,袁錦棠別無他法,不敢戀戰,當即率領殘兵剩將向後山一路逃奔而去。
養易見狀,對著袁錦棠去路,連忙搭弓射箭。隻聽倏地一聲,見夜幕中一道火光飛過,火箭直取袁錦棠。袁錦棠應弦落馬,鮮血從肩膀處汩汩流出,流淌不止。隨行將士很快將他扶起馬上,一行人狼狽不堪地向五華山上奔去。
養易、鄭柳然怕是陷阱,皆是向另一方山林之中坐於青羅傘蓋下安然品茶的蕭慕理請示。
蕭慕理立起身,向五華山頂望去。他將那山頂看了很久,眸中波光湧動,似是在想著甚麼,卻是隻字不語,養易、鄭柳然看的心急,道:“王爺再不下令追擊,袁錦棠就跑啦!”
蕭慕理舉目望著山頂間,似是在細細地欣賞甚麼東西,而後再看向養易、鄭柳然二人,輕笑點頭,亦是如風飛過山林,翩然落在一匹黑馬上,率養易、鄭柳然向五華山頂追去。
五華山上有一名震南朝的寺廟,名為白龍寺,寺廟不算凋敝,卻也不算香火旺盛。
袁錦棠奔到山頂,回首一望,見山下火光衝天,林中南梁將士如火蛇般綿延上山而來,他不敢怠慢,帶著剩下的幾十殘兵敗將往寺廟方向而去。白龍寺曆史悠久,袁錦棠見後方追兵,自己和一眾將士又身負重傷,再跑不過為蕭慕理追上,隻得往白龍寺裏麵而去。
白龍寺主持和尚圓心大師已然八十高齡,得知西魏大將袁錦棠為蕭慕理大軍所追殺,又深知竟陵城一直乃南朝城池,秦淮王蕭慕理美名天下,是以,對袁錦棠的請求婉拒了。
袁錦棠急不可耐,請求道:“大師,袁某自守竟陵以來,素來與民無犯,今番隻因家國大業,兩軍不得已交戰,我軍不幸落入秦淮王陷阱之中,死傷無數。大師出家之人,仁心仁德,何苦死心南梁?還望大師好心助我等。”
袁錦棠雖是西魏大將,但自守竟陵城以來,的確是與民無犯,周遭百姓居民倒也敬他幾分。
圓心思前想後,念及他並非惡人,兼之此時白龍寺外殘兵皆是鮮血淋淋,實為不忍,道:“阿彌陀佛。此番救助將軍,還望將軍今後征戰天下之時,切勿傷及無辜。”
袁錦棠心存感激,欠身作揖:“多謝大師。”
圓心差寺中小僧將袁錦棠一眾人藏在白龍寺地窖之中,自己則率一群小僧在白龍寺外迎候甚麼人的到來。
蕭慕理、養易、鄭柳然率大軍上白龍寺外之時,天已然微微漸亮,東方部分泛起一層淺淡的魚肚白。
圓心遠遠一望,見蕭慕理端坐馬頭而來,氣勢不俗,心下確實生敬仰之心,道:“阿彌陀佛。聞說秦淮王至此,老僧有失遠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