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三話 棗陽之失(2 / 2)

梁魏首日之戰,就此作罷。

禦夢侯不願在棗陽耽誤過多時間,當夜便召集侯莫陳崇與於謹於帳中商議出兵之事。

次日,禦夢侯下令魏軍將北門與西門兩處水庫堤壩堵住,攔截流往棗陽的河道;與此同時,又命魏軍將北門與西門重兵把守,攔截從外頭運往棗陽城內的糧草。

此時正值稻穀收割之際,可城門為魏軍把控,城中百姓出不得城門,如此斷水斷糧草數日,棗陽城內百姓饑腸轆轆叫苦連天,將士軍心離散,縣令陶齡甚是焦急,當即命人連夜出東門向冼夫人求救,冼夫人當即命人將東郊水庫之水往城內送去,可也隻是送了些許水,並不見有運送糧草動靜。

冼英大軍皆是受秦淮王命令從嶺南北上而來,一路上帶兵打仗的兵馬糧草皆是自給自足。從嶺南到荊州這一路十萬八千裏,所帶的糧草本來都消耗地差不多,無法再同糧草充足的魏軍抵抗, 需得速速硬戰,可不想魏軍遲遲不肯有動靜,隻日夜對軍營以及棗陽縣城嚴陣以待。

如今,冼英大軍糧草本就隻能維持梁軍十日光景不到,誰讓禦夢侯堵住了兩大城門,外麵郡縣得知魏軍包圍了棗陽,知道棗陽乃是非之地,皆不敢靠近,哪裏會有人來送糧草?

此時陶齡向自己求救,即使冼英甚是想將自己的糧草送入城裏解救城中將士之難,可自己的將士沒了糧草,又如何與魏軍打仗?到頭來讓魏軍占據了棗陽,一切不都是功虧一簣了麼?

如此這般,冼英連夜調兵遣將,決定破釜沉舟,對西郊水庫的和北郊水庫的魏軍進行逐個擊破。

次日,她除了兩千將士守護軍營,冼亮帶著一萬兵馬把控北門與東門,自己各領一萬將士殺往西郊於謹之處。而得之冼英已然出手,北郊水庫的侯莫陳崇當即兵分兩路,一路從北郊水庫攻往城內,一路從梁軍守衛的東門攻入棗陽。

冼亮為守北門,與侯莫陳崇對戰五十回合,終是被其一刀斃命。

侯莫陳崇正要攻往北門,傳來棗陽縣令陶齡投降之消息,梁軍大驚。原來禦夢侯以向城中百姓和將士送糧為條件,讓陶齡投降。

那棗陽縣令陶齡待在城中數日,城中百姓苦於受不了糧食,而所存儲的糧食又全交給棗陽城中軍隊做軍資,幾乎家家揭不開鍋,叫苦連天,皆讓其向魏軍速速求饒。果然,兩日後,陶齡便餓著肚子,提著綬印出了北門,將棗陽拱手交給了禦夢侯。

聞冼亮已死,陶齡投降,冼英勃然大怒,旋即引兵殺往北門,與已經占據北門的侯莫陳崇廝殺上百回合。

與此同時,得了空的於謹又兵分兩路,把控東門和西門。

禦夢侯屹立北門城牆之上,隻見這兩人不相上下,梁軍幾度又差些將棗陽奪回去,當即命人鎖緊城門。

侯莫陳崇抬眼一看,隻見步六孤痕立於城牆之上,心下頓時明白過來,當即領兵回走,衝往對麵山路上。

冼英一心想報冼亮之仇,當即領兵追上。追入林中,才見不見了侯莫陳崇,裏麵兩條道路東西而向,也不知侯莫陳崇逃到了哪邊。

“這邊!追!”冼英拎著長劍,引一路梁軍追往左方這一條道路……

於謹才走上棗陽城牆的樓梯之時,隻聽遠處山林裏一陣接著一陣炸藥衝天響起,炸的人震耳欲聾,再見那炸藥煙塵的位置是從左方山林裏傳來,炸裂之音驚天動地,不由得喜上眉梢,朝禦夢侯走去:“侯爺,她死了?”

“也許罷。”禦夢侯負手而立,眉目之間不喜不悲,目光安寧地望著遠方:“不知她走的哪一條路呢?”

“侯爺!”身後傳來侯莫陳崇的喊聲。

步六孤痕、於謹循聲望去,隻見侯莫陳崇滿臉喜色:“末將從右邊道路繞道回來,她當真走地左邊那一條路,否則也不會傳來爆炸之聲。”

“這回,梁軍死傷可有上萬了!”於謹喜道:“不過,侯爺怎麼會知道她一定會走左邊?”

“本侯也不確信。隻那日看她左手拿劍,心下稱奇。早聞常人心性向右,不知她這左撇子是否心性向左,是以試探了她兩次,不想她皆走西左之道。是以,今日便用這法子了。”

他神色間頓生悵惘,遙望著炸彈煙霧在碧藍的天空卷起層層灰團,兀自一歎:“隻可惜了一代女中豪傑,卻也敗在此等細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