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精神締造卓越團隊
解放軍這個組織之所以成為最有效率的組織,之所以始終保持其中華民族先進組織代表的特性,根本原因在於:解放軍在其發展曆程中盡管遇到過這樣那樣的挫折,卻始終高舉“為人民服務”這麵大旗,並堅定信念不動搖;在於這個組織能始終保持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用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武裝思想,追蹤和掌握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使這個組織保持了旺盛的戰鬥力;這個組織始終注意組織的文化建設,用先進的文化塑造組織成員;這個組織始終擁有最優秀的創建者、管理者和執行者;這個組織把一個武裝集團建成了一所大學校,把一個武裝集團建成了中國最具文化特色的組織。
羅榮桓元帥在回憶井岡山鬥爭的文章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毛澤東同誌曾率領三十一團的三營,下山去接應二十八團由湘南返回井岡山。夜間通過桂東地區,遭到敵人襲擊,部隊當時被打散了,大家很著急。但第二天清晨一集合,隻少了一個擔架兵。誰知當部隊回到井岡山時,這個擔架兵早已回來了。
如果哪個團隊能有當年紅軍那樣的凝聚力,那麼, “基業常青”就不是一件難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組織的凝聚力令人稱羨。解放軍是靠什麼增強了自己的凝聚力,進而提高執行力的呢?
答案是價值觀。
解放軍之所以能夠聚攏人心、增強執行力,原因就在於它提出自己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不是為自己服務,也不是為某個人服務,更不是為某個利益集團服務,而是為勞動人民大眾服務。因為“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深入人心,部隊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以至於被打散後還能重新聚集,甚至一個不落地跑回來。
明確的價值觀是解放軍擁有強大凝聚力的關鍵,它不但能夠樹立鮮明的團隊特色,增強凝聚力,而且能為整個團隊行為提供評判的標準,軍隊由此才成為屹立千年不倒的鋼鐵組織。在解放軍這個組織中,官兵上下具有強烈的執行意識,並培養鍛造了卓越的執行能力,能夠給出“保證完成任務”的承諾,能夠在執行任務時嚴守紀律、創造方法、密切配合、完美複命。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完美執行,才使得解放軍從建軍時起,經曆了殘酷的歲月洗禮,仍然保持著勃勃的生機和強大的戰鬥力。
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彼得·德魯克提出企業的宗旨隻有一個,即創造顧客。這種措辭上的一致絕非巧合,而是軍隊與企業組織在本質上相通的表現。
克勞塞維茨曾說:“物質的原因和結果不過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結果才是貴重的金屬,才是真正鋒利的刀刃。”一個企業,可以沒有大的廠房,可以沒有完善的營銷渠道,可以沒有豐富的市場資源,但不能沒有精神支柱。正因為解放軍精神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很多企業也開始用解放軍精神武裝自己的隊伍,把解放軍精神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現在看來,這個精神支柱一定是融合了落實精神的支柱。企業有了落實精神,員工就會受其感染,主動調動自己的創造性與協作能力,在工作中堅決地去落實,市場資源就會越占越多,營銷渠道也會越拓越寬,企業更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早在20世紀50年代,彼得·德魯克就明確提出:“假如我們想要知道企業是什麼,我們必須先搞清楚企業的宗旨,企業的宗旨必然存在於企業之外。事實上,由於工商企業是社會的一個組織,所以企業的宗旨必然存在於社會之中。企業的宗旨隻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也就是說,企業的生存意義和存在價值隻能產生於對社會的貢獻中。
惠普的創始人比爾·休利特曾說,“正如一個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一樣,企業也不僅僅是為了利潤而生存。回顧一生時,他感到最驕傲的事情並不是創辦了一個進入世界500強的巨大公司”,“而是創建了一個“以價值觀、做事方法和成就,對世界各地企業管理方式產生深遠影響的公司,我特別自豪的是,留下一個可以永續經營,可以在我百年之後恒久繼續作為典範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