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戰士就該上戰唱—堅守職業天職與使命 (3)(1 / 2)

誠然,設定目標有一定風險,因為它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和發展方向,但是如果不設定目標,風險更大。每個人隻有敢於設定更高的目標,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否則隻會使自己走向失敗。戴爾·卡耐基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我們身在何處,而在於我們朝著什麼方向走。”

遠大的誌向可以說是每個強者都具有的素質。現實社會中的很多人都在立誌,但是不敢立大誌,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自信。其實我們應當深信:誌當存高遠,要立誌就要立大誌。俗話說“有誌者事竟成”,隻要我們有堅定不移的奮鬥目標,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夠實現它。

現今的社會中不乏誌存高遠的人才,但同時也有一些人,他們常常立誌,但從不立長誌,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就退縮了,他們不願付出艱苦的勞動,結果一事無成。這樣的人,沒有自己的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沒有為社會獻身的可貴精神,他們永遠也不能對人類作出更多貢獻,永遠也享受不到經過艱苦奮鬥而得到的歡樂。

成功者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不畏艱難、誌存高遠的作風。成功的人永遠把“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奉為人生之圭臬。生,有益於當時;死,聞達於後世,這是一個成功者最大的心願。

遇弱則強,遇強則剛:使命感指引你奮勇前進

鄧小平曾經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黨領導下的軍隊,永遠是國家的捍衛者,永遠是社會主義的捍衛者,永遠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是最可愛的人!”人民解放軍從創建之日起,就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作為自己唯一的宗旨和使命。在80多年的曆史進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來沒有一天放棄過這樣的信仰和使命,崇高的使命感鼓舞著解放軍戰士奮勇前進,讓他們遇弱則強,遇強則剛。

一位紅軍老兵回憶說:“我們翻過了無數座雪山,冰天雪地,氣溫特別低,補給又不足,很多戰士都犧牲了,活著的人都在想:看樣子好像很難走出冰天雪地了,我們的心情一度墜入低穀。但是一想到我們自身的處境和我們擔負的使命,風雪越肆虐,我們反而更加堅強了。我們堅信為了偉大的革命目標,倒下一個我,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我站起來為這個目標奮鬥下去,他們一定會繼承我們未竟的事業,繼續前進,革命終將成功。”就是這樣的使命感支撐他們走完長征。

這段話雖然聽起來有些久遠,但是其中暗含的意義確實非常深遠。

使命乃使者所奉之命,職業就是人所奉的使命,是人應該做的事情。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使命是無價的,我們每一個人也同樣如此。在企業內部,富有使命感的人,一心牽掛著工作,沒有他人的督促,也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最光榮的工作是在秘而不宣、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完成的,不把自己的行為和工作成果在他人麵前宣傳,這樣的人是真正將工作當做使命的人,他們更追求內心完成使命的欣慰和滿足。

具有使命感的人,會不斷地要求自己邁向更高的台階,他們不會停頓,不會滿足於現狀,具有永遠創業的衝動,能永葆創業精神,從而使自己的事業越來越壯大,越來越接近使命的藍圖。有了崇高的使命感,企業將不再是為生存而掙紮,個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蒙牛在中國的崛起是一個奇跡:10多個人集資1000萬元,用了不到5年時間,就打造出了一個品牌價值超過百億元的企業。對此,董事長牛根生深有感觸地說:“沒有使命的企業走不遠。以我辦企業的體會,使命是企業的靈魂。沒有使命的企業是生存不下去的,更別說做大了。拿蒙牛來說,在很多人看來,蒙牛的發展是個奇跡,可我從不這樣認為。蒙牛的成功,從宏觀上講,得益於我們所處的是個偉大的時代;從蒙牛本身講,我們這些人是懷著‘強乳興農’的使命感來做企業的。正是因為有這個使命,才凝聚了管理團隊,凝聚了員工。大家朝著一個共同目標,克服了企業創立之初難以想象的困難,在超速成長的同時成為西部最大的造飯碗工程。”

使命,給了我們生存的力量和勇氣。人有了內在的使命感,就等於選擇了自己的命運。一個人有了強烈的使命感,他就選擇了正確的人生道路,就會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

我們要不辱自己工作和職業的使命,無論工作和任務多麼艱難,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和任務,始終將職業上的進步和事業上的拓展當做一種神聖的使命來對待。隻有樹立了這樣一種使命感,才能夠在工作與職業中永葆創業精神。

報答黨和人民的恩情: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2006年11月14日,蘭州空軍某部河南籍飛行員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範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居住著3500口人。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升航空油,120餘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李劍英跳傘,飛機將失去控製,墜入村莊,後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後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麵的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誌壯烈犧牲。那驚心動魄的16秒,他以非凡的氣度作出了最果斷、也是最壯烈的抉擇。在生前的日記裏,他不止一次地寫到“愛”——對祖國、對人民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