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主動超越自我、淘汰自我的人,一定是一個充滿危機感的人,這種危機感正是他們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相反,一個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是很少有危機感的人,這樣的人隻會故步自封,一生都很難有很大的作為。
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就會出問題
20世紀60年代大比武時,許多老一輩革命家經常用八旗子弟的史實教育部隊。清朝的八旗軍驍勇善戰,一舉奪下明朝天下,可謂所向披靡。但後來八旗子弟沉湎於享樂,吃皇俸,不習武,衰敗得不堪一擊。雖然清朝政府請來外國教官訓練自己的軍隊,裝備洋槍洋炮,試圖重振軍威,最終也無濟於事。這個曆史教訓告訴我們:一個人太舒服、太安逸,會養成懶散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舒適感和危險係數是成正比的,適度的危機感能夠激發一個人的潛能。
中國人民解放軍曆來就有艱苦奮鬥、刻苦訓練的傳統,但在文革特殊時期,由於軍隊的特殊地位和表現,全軍上下有一種優越的飄然感,此外,大批高幹紈絝子弟為逃避上山下鄉而流入軍隊,給軍隊風氣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是帶兵打仗出身,他很了解軍隊。1975年,他就任總參謀長時說,部隊長期在和平環境下,會懶、散、臃腫,提出要整頓軍隊。1980年,他任軍委主席後,組織了解放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代號為“802”的軍事演習。
人民解放軍永遠是戰鬥隊,仗可能百年不打,兵不可一日不練。隻有把勤練軍事技能作為一項基本的實踐活動和要求,警鍾長鳴,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與利益不受損害,人民軍隊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幾年前,兩個鄉下女孩來到大城市尋求發展,她們合租了一間房子。雖然這兩個女孩都因為家境貧困而輟學,但她們希望能在這裏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將來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雖然兩人的條件差不多,但她們後來的遭遇卻迥然不同。
其中一個女孩,一來到這座城市就感覺到自己未來所麵臨的壓力和挑戰:她既沒有很高的學曆,也沒有一技之長及出色的地方。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她明白機會不會憑空從天上掉下來。於是,她早早就開始為未來做準備了。最初,她隻是在一家賓館做清潔衛生的工作,但做事非常認真,而且利用業餘時間到附近的培訓學校選修了有關酒店管理的課程。她還注意矯正自己的鄉下口音和改掉都市人難以接受的一些習慣。不久,她成了這家賓館服務部的經理,後來還與一位年輕有為的律師結了婚,終於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
另一個女孩卻隻是安於平凡的現狀,雖然明白自己算不上優秀,但感覺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還不錯,不願意去提升自己,反而一直沉溺在自己的夢想之中,整天幻想著能突然遇到一個白馬王子來使自己過上向往的幸福生活。盡管中途有一些不錯的小夥子對她產生好感,毫無準備的她卻隻能與這些機會擦肩而過。直到現在,她還生活在這個都市的最底層。
我們當中有很多人都像第二個女孩一樣,很容易被舒適、安逸的生活吸引,看不到自己麵臨的壓力和挑戰,缺乏危機感,不懂得未雨綢繆,這樣當危機來臨的時候,隻能是束手無策,而人生也必會在這種安於享樂的心態中流於平庸。
舒適使人流於平庸,磨難可以讓人變得不凡。盲目享樂和過於舒適的生活隻會軟化一個人的意誌,蒙蔽人的進取心。一個人如果安於舒適,看不到未來的壓力和挑戰,那麼生活留給他的必然是一個平庸的結局。世界“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先生說過:“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不幸,隻有波瀾萬丈的人生才能讓人感悟到生存的意義。”一個人要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成就卓越人生,就不應滿足於安逸的生活,不思進取;隻有積極進取、勇於競爭的人才能收獲完美的人生。
培養藍軍:“和平時代”也不能掉以輕心
任何優秀軍隊都把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作為自己作戰訓練的對手——“假想敵”,這在軍隊中是常識問題。
朝鮮戰爭結束後的半個多世紀,中國國內基本沒有大規模的戰爭,但是,解放軍始終把訓練的基點瞄準世界一流軍隊,並在演習中與其交手。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解放軍還借鑒西方軍隊作戰訓練的基本方法和經驗,在集團軍級作戰部隊培養“藍軍”司令,組建“藍軍”部隊,為部隊訓練製造“敵人”。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作為自己的“假想敵”,是解放軍保持活力和戰鬥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