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驚駭吐蕃使臣(2 / 2)

那兩個將領一個叫蒙哲,據說是蒙古人,早年遷至大唐,從小在唐長大。當時由於家屬邊境,在吐蕃對邊境的滋擾中,他的家人全部掛了。而他也四處流浪,乞食為生。後得名將張仁稟收養,才得一安身之處。

在張仁稟的教導下,這蒙哲的才華也漸漸顯露出來。本來,張仁稟有意讓他參加科考,在朝中謀得一官半職的。奈何這蒙哲思及其家人慘死,說什麼都不願意,還差點偷偷跑去叢軍。沒辦法,張仁稟隻得又改授他一些行軍打仗的本領。

還別說,這蒙哲確實是個人才。在張仁稟在世時,還能稍壓製他一點。張仁稟一去世,這家夥什麼性子都出來了。打仗盡是些不入流的手段不說,更是奸滑之極。但是,他也是憑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的位置。

而另一名將領李雲,則是李多祚的謫親孫子,也算是名將之後。當年他爺爺李多祚,代為靺鞨酋長。驍勇善射,意氣風發。少以軍功曆位右羽林軍大將軍,前後掌禁兵,北門宿衛二十餘年。

武則天死後,李多祚協助張柬之等人除掉了張易之等權臣,扶唐中宗繼位,功成後,李多祚受封為遼陽郡王,食實封八百戶,其子李承訓為衛尉少卿。707年,孝湣太子李重俊密謀起兵殺武三思等人,李多祚與羽林大將軍李千裏等人率兵跟隨,行至玄武樓下,希望唐中宗審問並誅殺武三思,所以按兵不戰,宮闈令楊思勖當時正在樓上,其為人為勇力,且多詐謀,於是自請出戰,擊殺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將野呼利,李多祚軍心大沮。稍後,禁衛軍齊集,軍心遂變,左右誅殺李多祚及其二子。

直到唐睿宗即位後,才下詔為李多祚平反,稱:“以忠報國,典冊所稱;感義捐軀,名節斯在。故右羽林大將軍、上柱國、遼陽郡王李多祚,三韓貴種,百戰餘雄。席寵禁營,乃心王室,仗茲誠信,翻陷誅夷。賴彼神明,重清奸慝,永言徽烈,深合褒崇。宜追歿後之榮,以複生前之命。可還舊官,仍宥其妻子。”而這李雲,則是繼承了其祖的稱位,官拜右羽林大將軍。

他雖沒有正式上戰場殺敵什麼的,但手上多多少少,還是殺過人,立過功什麼的。對於那些兵法啥的,更是讀得通徹透底。要不然,李隆基也不會把京城禁衛軍讓他去統領。

此次演兵,他們倆個也都算有些知情。對於耿青峰所做的,那被傳得神乎其跡的神兵利器,卻報著懷疑的態度。但是,對於武重規這位元老級的大神將要指揮的兵演,卻是極為期待極了。不過,由於他們倆的演習是安排在武重規的前麵,現在他們根本也沒有心思去想其他的。隻想快點把手上的活兒做完了,好在一旁觀摩學習。

隨著隊形的改變,那些步、騎兵如同螞蟻般,黑壓壓的占滿了整個訓練場。那動作的快捷,顯示出他們平時的訓練有素。場中間是不時傳來陣陣哀號聲,金屬的碰撞聲。兩隊兵馬各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與“敵人”撕殺起來。最終,由步兵的失敗而告終。

接著,在眾人那期待的眼神中,輪到武重規上場了。好大一部份大臣曾見識過炸藥的威力,深知此次演兵,也是以那些炸藥為主。不過,那炸藥的聲勢太大,有不少人見到武重規騎馬走入場中後,便用袖遮耳,以免嚇到。

不過,這武重規的兵馬進場,不是像剛才那兩隊那樣撕殺。而是讓士兵在場中擺上許多稻草人。

看中場中那忙碌的士兵一來一回,那些吐蕃使臣們一個個露出不解的眼神。他們齊齊的看向一旁的禮部官員,希望他能夠為自己這些人解釋一下。怎奈,這禮部官員事先得了聖旨,在演兵結束以前,不得向這些使臣“透露”任何消息。所以,當這些使臣的眼神齊刷刷的漂向他時,他直接垂首閉目,裝作一副打瞌睡的樣子。

過了半晌,那場中的稻草人便擺放好了。成堆的稻草密密麻麻的擺放著,像在在場中鋪了一層墊子一般。由於在擺放這些稻草人的時候,武重規的幾個親信也在耿青峰的指導下,把炸藥放在了其中。隻等向李隆基示意後,就可以點火了。

隨著李隆基輕笑的舉了一下手,那引線如閃電般的疾馳。不一會兒,一聲巨響,震得眾人耳鳴,大地好像也在為之顫抖起來。

那幾個吐蕃使臣目瞪口呆的看著眼前這一幕,一個個不知要說什麼才好。場中如同暴風過境一般,稻草被那聲巨響轟得四分五裂。場中間的地方,更是起了一個巨大的坑。他們都在心裏暗想著:“這大唐,什麼時候有了這麼厲害的武器?為何事先一點消息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