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幽默技巧(3)(1 / 3)

我們的希望和思維又撲了一個空。我們希望富翁捐款。當我們聽富翁訴苦時以為他有牽累,以為他是因此而推諉,這麼想下去,富翁確有隱衷並非為富不仁,這是一揚。不料我們的思路馬上被富翁轟毀,想不到他竟是這樣一個毫無同情心、公共心的人,這是一抑。抑揚的碰撞,令人驚奇,在這則幽默背後,我們也看到了某種世態某種人物。

3.真相大白

有一個算命先生自稱“鐵嘴神算”。據說,他不需要人家開口,就能知道吉凶。

一天,一個老頭來算命。“鐵嘴神算”看他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就說:

“我看你家境不好,經濟困難。”

老頭搖搖頭。

“是晚年喪妻吧?”

老頭又是搖頭。

“那麼一定是兒孫不孝?”

還是搖頭。

“鐵嘴神算”連猜不中,有點發慌了,又一口氣說了許多不吉利的事情,但是老頭子還是搖頭不止。“鐵嘴神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不得不懇求老頭子說出為什麼要來算命。老頭子這才告訴他:

“三天前我得了個搖頭病,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治得好。”

這個答案太出人意料了!猜測與真相的反差太大,懸念之弦繃得太緊,結果卻全是另一件事。幽默往往在真相大白之時產生。

一個鄉下人的妻子病了,他從城裏請了醫生來替妻子治病。

到家以後,他把醫生請進裏屋,自己則坐在門外等候。

不久,醫生探出頭來。問:

“有鐵鉗嗎?”

鄉下人聽了很不安,但還是找了一把鐵鉗遞給醫生。

一會兒,醫生又探出頭來,問:

“有鑷子嗎?”

鄉下人聽了很緊張,但還是找了一把鑷子遞給醫生。

又過了一會,醫生滿頭大汗地走了出來,他又問:

“有鐵錘嗎?”

鄉下人嚇壞了,急忙問:

“我妻子到底得了什麼病?”

“還不知道,”醫生不耐煩地回答,“我的藥箱還沒打開哩!”

擔了半天心,原來真相如此。

中午時分,突然一陣大雨。行人被淋得如落湯雞一般,躲在街邊的商店裏避雨。大家七嘴八舌,咒那鬼天氣。隻有一個禿頭紳士雖然渾身無一處幹燥,卻依然樂嗬嗬的。

“先生您真是樂天派。”—位婦女對他說。

“是,”紳士回答,“我是做雨傘生意的。”

怪不得那麼高興。

當我們的猜測撲了一個空,我們會發現自己麵對的像是一個智力遊戲,雖然並沒有給予正確解答,但從真相中無疑受到了一種智力的啟發,我們會莞爾一笑。在這會心的微笑中,幽默產生了。

4.跌入陷阱

有時,我們一不留神撲空了,還會跌進陷阱,這就更狼狽了,也更可笑了。設置陷阱,也是造成幽默的一種方法。

設置陷阱也能造成襯跌撲空。在這裏,陷阱往往就是懸念,就是人們的期望。我們試圖解開懸念,試圖實現期望的時候,正是一步一步往陷阱走的時候。當懸念解除,期望來到時,我們也跌入了陷阱。

在美國某城市的繁華街頭,貼著這樣一張廣告:“如果誰給我寄100元,我就告訴他賺1000元的奧秘。”

有人真的寄去了100元,得到的回信是——找十個像你這樣的傻瓜!

原來如此!

原來廣告是一個誘惑,是一個期望,是一個懸念,但更是一個陷阱,它誘惑我們去實現期望,結果卻讓我們上當受騙。在這種期望與真相的偏離中,幽默產生了。

報童在大聲叫賣:“驚人的詐騙事件!受騙者已達83人!”

一個人趕忙跑過去買了一份報紙,但是,看來看去怎麼也找不到詐騙事件的內容。

這時,報童又在大聲叫喊道:“驚人的詐騙事件,受騙者已達84人!”

人們平時總是沿著思維定勢進行思考,聰明的報童就把陷阱設置在人們的思維定勢裏麵。當我們聽到報童叫喊“驚人的詐騙事件!”時,我們想到的是報上的新聞,這是思維定勢使然。殊不知報上並沒有詐騙事件的消息,而賣報本身卻是一起詐騙事件。我們買報,就是被詐騙了。

設置陷阱,讓人跌落,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多麼光彩的行為。

但是,如果是因為上當受騙者固守思維定勢一意孤行的原因,卻可以產生一種喜劇的幽默效果。我們在竊笑別人的愚蠢時,別忘了自己。

5.誤解人意

請看法官與小偷的對話:

法官:我希望這是最後一次,我不想再在這裏見到你了。

小偷:怎麼,先生,您要改行了嗎?

法官的意思是希望小偷改行,小偷卻完全理解反了,他的疑問令人捧腹。

一次,一位醫生在給一個小孩看病時,想測驗一下他對身體器官的了解程度,就指著孩子的耳朵問:“這是你的鼻子嗎?”

孩子聽了,馬上轉身對陪他來的母親說:“媽媽,我們最好還是另找一個大夫。”

醫生未免低估了小孩的常識,小孩卻誤會了醫生的意圖和水平。

湯姆:媽媽膽子真小!

父親:為什麼你會這麼想?孩子。

湯姆:我們穿過馬路時,她總是把我的手握得牢牢的。

一婦女同她丈夫在一家飯店裏吃飯,吃完飯走出來,她發現缺了一副手套。她請求丈夫等一會兒,急忙返回到桌子跟前找尋,先在桌上找,然後在桌子下麵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