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生聖人? 下(1 / 2)

“今晚我們來討論一下當今大秦帝國政舉得失和影響,你看如何?”尉繚率先問道。

“老師喜歡就好。“陳勝微微一笑。尉繚教學,頗有名家風範,喜歡和陳勝點評曆代以來各代的政治得失,這種開放性的思維教學,讓陳勝從中學到不少知識,思想境界也變得更加開闊。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史書未曾記載的宮闈秘聞,諸侯隱事,很多內容更是讓陳勝覺得新奇無比。這都是後世的太史公沒列入《史記》的內容。別說陳勝這種少翻史書的人,就算把太史公的著作翻遍了也難以找到。

“嗯。”尉繚表情平淡,開始問道:“天下紛爭數百年,最終在今年塵埃落定,勝兒,我大秦一統六國,皇帝廢分封,行郡縣製,設三公九卿,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天下風貌為之一新,對此,你對皇帝的舉措有何評價?”

尉繚臉色肅然,看不出喜怒。但是卻非常認真。這個問題,可是他尋思了半天之後,才確定了下來的。這些舉措,在當今世上,除了極少數人眼光卓越洞察萬世的政治家,其餘人也隻當是皇帝標新立異,顯示自己獨一無二的一些舉動而已。尉繚相信,如果自己的徒兒,隻是有些聰明而無聖人睿智,也是不可能在此等年紀就可以看穿這大秦帝國所推行的政令的莫大好處。

聽到尉繚的提問,陳勝卻連想都沒想,就說道:“廢分封,行郡縣製,有利於朝廷掌控天下。若是帝國效仿三代,廣封建國,無異於再次形成西周以來之局麵,不出百年,天下必會重新出現列國兼並之戰!此舉對天下萬民,有百利而無一害,皇帝這一舉措,說是惠及百世也不誇張;而三公九卿,政務分割明朗,互有牽製,有利於皇帝掌控朝臣,也利於政令施行,雖然還不算是最好的法子,但也難得,而至於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更是有利於我華夏族融合歸心的一重大舉措,文明統一,思想一致,則民心凝聚,民心凝聚則天下安平,這自然是一大壯舉!”關於秦始皇帝的功績,這些在史書上早有定論,陳勝隻是將其中的評論稍作修改,用了“拿來主義”,把這話對著尉繚轉述了一番。

“好!”尉繚一拍大腿,大聲說稱讚了起來。皇帝推行此等政令,背後也有尉繚的一份謀劃,自然對這些政令的真實意義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對陳勝的解說非常滿意,心裏已經對自己的學生“聖人”身份有了三分確定。

聽到師徒兩人在論政,田鵬不禁側耳傾聽了起來。他本是世家公子,對政治有著天然敏感,聽完了陳勝的話,心中也不禁歎服,心道恐怕齊國上下那些昏聵君臣們,都沒有一人能及眼前這個隻比自己略大一些的少年。

尉繚想了想,忽然問奇道道:“勝兒,聽你說,三公九卿之製,並不是很好的法子,難道你認為,當今世上,還有更好的舉措?”當初為了劃分這三公九卿的權力架構,皇帝可是集中了無數大臣良才,反複商討,才得出一個這樣的一個權力架構,難道陳勝竟然能夠以一人之智,想出比舉朝文武更為便利的的架構不成?不過聯想到陳勝可能的身份,陳勝還沒有開口,他倒是已經信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