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 閩中變法(二)(1 / 2)

當時還沒有變法的秦國,地處偏僻,野蠻悍勇,風俗鄙陋。因為一件小事就引發大量毆鬥流血事件,內耗厲害,在對外戰爭之中,頻頻失利,被山東六國欺淩得厲害。所以當年商鞅頒布的第一批法令就是《禁止私鬥法》、《軍功爵法》和《移風易俗法令》。

閩中越民的私鬥比起秦國舊時有過之而無不及。陳勝更是見過這樣的慘烈現象,在貊越族和其他九村十八寨的鬥毆之中,他們更傾向是小型的國家之間的戰鬥,造成巨大的傷亡。當地風俗更是落後無比,跟原始氏族時候的社會組織差不多生產落後,文明更是還在萌發的階段。陳勝沒有時間等待他們自發性地形成自己的文明。文明輸入,是占領一個陌生地方的最具威力的手段。

所以在這個地方推行改製,是勢在必行,也是最為艱難的事情。因為民風彪悍的越民,根本無法想像,讓他們放下手中的武器和習俗。所以推行起來非常有難度。

不過陳勝不怕。為了能夠順利推行法令,他做了很多對應措施。他的底氣來自秦軍留下的五千戰士和收編來自於甌越兩國的三萬殘軍。在收編這些殘軍敗將上,陳勝沒有少耗費功夫。班底自然是在鷹愁寨被他蒙騙過來的那一千名戰士。鷹愁寨一戰之後,一千戰士死傷過半,但殘存的四百多人,被陳勝收編為自己的親衛隊,一些表現出眾的百夫長們被陳勝擢升起來,擔任千夫長,委以重任,負責清剿閩中殘存的抵抗軍。

閩越王騶搖的謀士李左車,也被秦軍在山林之中俘虜。本來這麼高級的敵方俘虜,是要被押解回鹹陽獻俘的,不過經過審問,陳勝發現李左車智謀卓絕,對閩越十分了解,於是在蒙毅離開東冶之前,請求蒙毅把李左車發放出來,充當他的謀士。

李左車被俘之後,本來已經抱有必死之心。這倒不是因為他當了閩越王騶搖的謀士才會被處於如此極刑,而是因為他的身世。他本來是戰國四大戰神之一的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是秦國的敵人。所以落在秦人手中,他可沒想過還有活下來的可能。

但陳勝並不懼怕李左車這個身份。實際上他也清楚,皇帝胸懷四海,李牧這樣的名將皇帝也是愛惜欣賞,隻因敵我,才會讓黑水閣設計暗害李牧,對於李左車這樣的一個名將之後,即使不愛惜,也不會特加誅害,再說一個活著為大秦謀利益的李左車,比一個死去的屍體對大秦更有價值。皇帝不會看不到這一點。

李左車被放出來之後,對陳勝甚是感激涕零。等他知道鷹愁澗一戰,陳勝竟然是以如此少人馬,將騶搖大軍慘敗城下之後,對這個還帶有些少稚氣的青年折服不已。當即叩頭便拜,口稱願為陳勝奔走,出謀劃策,共謀大業。

除了有數萬軍隊之外,陳勝的另一部分底氣是來源於扶蘇留下的數十萬石糧食和淩素韻所承諾的支援。暴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溫和的手段更容易被接受。所以陳勝在頒發法令的時候很明確規定,接受法令的越民,都可以得到官府的獎勵,每人一石大米,一把鐵鋤和五十畝土地。越民投軍者,家中獎勵翻倍。除此之外,陳勝更是著力營造基層權力機構,在這些越族村落之中建立起三老鄉裏製度,全力推行移風易俗這些必須而艱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