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二零七三 秦皇看演義(1 / 2)

趙高弓著身體,鑽進車廂裏麵,趕緊把手上的奏章放在了案前,說道:“陛下,這是任囂大將軍十一天前的戰報,黑水閣剛剛送至。”

皇帝點了點頭,漫不經心地拿起了戰報掃了幾眼,微微點了點頭,拿起旁邊的一支狼毫,沾了些墨,在末端寫了個大大的“閱”字,然後說道:“把這奏章拿去丞相那裏,讓他過目,快些把下個月的軍糧準備妥當,前方在打戰,耽擱不起。”

趙高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陛下,王丞相病了,處理不了政務呢。”

皇帝啞然失笑了一會,揮手說道:“老家夥不是病,是跟朕賭氣呢。先拿去給太尉看看,反正這些都得經他手辦理的。”泰山封禪,皇帝不遵儒禮,驅趕儒生的事情,讓王綰非常生氣。他自己本來便是儒家子弟,輔助皇帝數十年。本是想天下大定之後,能夠在大秦施行儒家仁政,實現數百年來,大儒先賢們無法實現的偉大夢想。但沒想到的是,滅六國之後,皇帝一是否定了他分封建國的建議,再否決了他以仁禮治國的方針。為此王綰忿然辭去了丞相的職位。複起之後,對於皇帝此次封禪大典,王綰也是用心良苦,精心考據了上古聖王的封禪形式,並因此製定了不少禮儀法規,企圖通過這一次封禪大典,把皇帝引導到以儒治國的思想上來,卻沒想到,他的計策根本無法實施,手下的那一群儒生們,基本都被皇帝驅趕下山了,整個祭天典禮進行,哪有半點儒家的雍容肅穆,都是按照老秦人拜祭祖先的粗獷禮儀進行,讓王綰氣得說不出話來。

下山之後,王綰便賭氣稱病,對皇帝可是滿肚子怨言。盡管如此,但皇帝在這方麵卻絲毫沒有退讓半步,泰山祭天完畢之後,到梁父山拜祭大地,也一樣不讓儒生接手,一意孤行,徹底讓王綰和諸多儒生們心灰意冷。他們明白,皇帝意誌如鋼鐵,堅持以法家苛刻的律條治理國家政務,根本不會隨他們的意願所轉移。

又處理了幾件政務,皇帝忽然說道:“嶺南還有沒有新的奏章出?”

趙高跟隨了皇帝數十年,當然明白皇帝所指,連忙說道:“陳郡守最近所發的奏章,昨天已經呈給陛下了啊!”

皇帝眉頭微蹙,欠了欠身子,說道:“那小子不是每天都有奏章發過來嗎?怎麼今天的還沒到。”說著,皇帝眉宇略顯不耐煩,對趙高說道:“你去黑水閣那裏翻一下,看看有沒有。”搓了搓兩手,皇帝吩咐身邊的女官:“去拿昨天陳勝發的那小冊子過來,對,就是那《武王伐紂傳奇》第五十二卷。”

趙高略略無語,低頭道了一聲“是”,便離開車廂,給皇帝去翻找所謂的《武王伐紂傳奇》的第五十三卷。但一離開車廂,便趕緊找了個隱蔽的角落,從懷裏探出一卷薄薄的冊子,趕緊翻看起來,一邊翻閱著,一邊嘀咕道:“趕緊趕緊,陛下已經再催了!陳勝這廝,怎麼不多寫幾卷,讓本令追得好生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