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二零九二 玻璃工場(1 / 2)

回到鹹陽不知不覺已經一月有餘。雖然早已經向朝廷投了官文曆書,但對陳勝的新任命,卻遲遲沒下來。

但陳勝並不著急,他很清楚,他的新職,得等皇帝巡狩歸來,才會確定下來。這一段時間,他便當這段時間,在鹹陽度假了。

但實際上,這段時間,過得並不輕鬆。每天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應酬,讓陳勝厭煩不已,但卻又無法拒絕,而尉繚為了給陳勝在官場上開路,也打破了多年不設宴請客的習慣,宴請了不少朝中元老,正式向這些在朝廷仍有莫大影響力的老人們介紹了陳勝。

除了應酬之外,陳勝主要的精力,是放在了鹹陽城外新建的工場之中。

在陳勝的計劃裏,建造玻璃製造工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但是在這個時代,想跨時代創造器物,無疑難度增加了許多。理科生出身的他,對於普通玻璃的燒製,自然沒問題,但是製造玻璃所需要的材料,卻很難找到,比如純堿。這個就得從鹽堿地裏熬出來的堿裏提純,然後才能夠用於製作。

所以整整近一個月的時間,陳勝都在忙於購買相應的材料和進行種種實驗和改造。

大量的石英石,石灰石等,被運到了建成的工場裏麵,然後經由裏麵的斯巴達人和昆侖奴用銅板、銅錘粉碎,去鐵質和幹燥化,最終按比例製備配合料,投入耐高溫的池窯裏加熱融化,最終形成均勻無氣泡的,便是液態玻璃。

別的不說,光是燒製耐高溫的池窯,便耗費了陳勝大半個月的時間。等到第一爐算是成功的液態玻璃燒製出來的時候,足足用了一個半月,而初期研究所浪費的金錢,便超過了三千金。

但是,當液態玻璃製造出來時候,距離最終的成功已經一半,陳勝對於玻璃吹製的技術並不算了解,但是他卻糾集了一群工匠,讓眾人大膽嚐試,最終摸索出幾種簡單的製造器皿的方法,終於,在工場建立第二個月後,第一個玻璃器皿終於燒製出來了!

那是一個簡單的玻璃瓶,看上去也無花俏,但卻如透徹如冰比起水晶也絲毫不遜色,讓人一看便覺得精美絕倫。

陳勝重獎了率先吹製出玻璃器的工匠,並把經驗推廣出來,很快,玻璃的燒製工作,便開始步入正軌。然而陳勝並不急著往市麵上推廣著這些新鮮花俏的玻璃器,而是繪製出來一大批模樣古怪器物圖,讓工匠們按圖燒製。

按照陳勝的稱呼,這些古怪的器物叫試管和針筒、培菌皿等等,據說是醫療用具,隻是這些普通的工匠們,對這些名字已經陌生無比,對這些東西的用途,更是難以想象。

當第一批試管和玻璃瓶燒製出來之後不久,一批跟隨他學過一段時間簡單醫學的學徒,也從嶺南來到了鹹陽。一共有十二人。這十二人的年齡普遍年輕,平均不過二十歲左右的樣子,但是對醫學卻有著一定的悟性,跟隨陳勝學習的時候,表現出來了卓越的領悟能力。所以陳勝決定調集這一批人回來,深度培養他們在醫學上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