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春日過年,於是便歇朝三日,到了正月初四,群臣上朝,柳太後仍就臨朝聽政!
眾臣魚貫而入宣德殿,柳怡柔眯眼瞧去,獨獨少了那個有些謙卑的身影,不自覺的挑了挑眉,卻也不說話,眯起了眼,聽眾臣啟奏諸事!
一連幾人,說的盡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她倒也不急,隻是眯了眼睛聽,絲毫不去瞧公孫釗和眾臣,眾臣一時之間倒也猜不透太後娘娘是何意,隻是在奏事之餘語氣拿捏的更為謹慎了……
“微臣有奏……”
一個清朗的聲音傳了來,柳怡柔睜開了眼,瞧著出列奏事的那人,淡淡笑了笑,複又眯起了眼,那人雖已須發皆白卻仍是不懼不駭,不卑不亢,朗聲說道:“尚書事主管汝南王公孫亮身體有恙,因病症有些猝然,恰好臣當時在王府做客,王爺托了臣向太後娘娘和皇上告假,王爺需要養病……”
公孫釗有些不解的看了看底下站的那人,客氣的問道:“可傳太醫?”
那人既不點頭也不搖頭,仍是朗聲回道:“已召了大夫前去問診……”
“民間大夫以遊醫占多,醫術自是不比太醫院,等下了朝,尋了太醫前去問診吧!”
柳怡柔幽幽開了口,那人聽了之後,仍是恭敬的回道:“謹遵太後懿旨!”
“雖然衛大人年事已高,但仍舊思想清明,不如汝南王養病這段日子,尚書事一職暫由大人代管吧!”
“是……衛瓘謹遵太後懿旨……”
此人名叫衛瓘,乃是先帝之師!是公孫家族忠實的擁護者,當初楊氏霸權,他自知是時機不到,以明哲保身之法,以遊曆天下為由,辭官遊曆,曆時八年,公孫淩的羽翼日漸豐滿,漸漸有了和楊氏相爭的資本,便將衛瓘請了回來,多年的遊曆,使他和一些地方政權相交頗深,有了這些地方官吏的支持,公孫淩在對抗楊家的路上也有了一些後盾……
後來,楊氏傾覆,先帝駕崩,病重之時召他進宮,詢問後事當如何處置,衛瓘忠心為帝,便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將帝位傳於楚王公孫瑋,此時的楚王已經內斂成熟,又懷有愛民之心,足以傾治天下,成為一代明君!二是,傳位與皇子公孫釗,縊殺皇後柳怡柔……
公孫淩最後仍是聽取了衛瓘的意見,傳位與公孫釗,立旨命柳怡柔殉葬……
隻是衛瓘也沒想到,柳怡柔竟然敢公開燒毀聖旨,無視遺詔!但朝臣多數忌憚她身後的重兵,敢怒而不敢言……
柳怡柔和衛瓘,兩人明裏雖未過招,但暗地裏都是想盡一切辦法想要置對方與死地。隻是一個為人臣子,一個為尊者太後,況且柳怡柔身後不但有金甲軍,更有西北軍撐腰,衛瓘縱然想要將她從公孫釗身旁除去,卻也是困難重重……
就連汝南王公孫亮入朝一事,便也是衛瓘事先說與他聽,但公孫亮生性雖然好鬥,但是狠戾卻是不足,這廂才瞧著公孫倫被柳怡柔鬥敗,那廂便兀自的先慌了神,準備桃之夭夭了!
衛瓘這才認清了公孫亮的軟性,允諾他,定會將他安全送出皇城,公孫亮這才鬆了一口氣!
如今朝中大臣,尤其是元老級別的大臣,對柳怡柔幹政很是反感,但又苦於手中無兵,不可與柳後對抗,這才忍氣吞聲……
這也是柳怡柔執意讓公孫釗納妃的原因,外有各路諸侯虎視眈眈,內有朝臣心生隔閡,時間長了,對公孫釗是隻有壞處沒有好處的……
況且這些元老又多數的倚老賣老,仗著自己功高,幾朝為臣,自是不把公孫釗和柳怡柔放在眼中,公孫釗年紀尚小,不足以親政,若是時間一長,外路諸侯和內廷重臣連成一氣,那她和公孫釗便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現今,她將原本屬於公孫亮的權勢交與衛瓘,也不過是猜測。她想看看公孫亮下一步會是怎麼走?
若他真是有病在身,待他病愈之後,關於權勢,勢必會和衛瓘起衝突。若是裝病,衛瓘奪了他的權,他自然便不會在意,這就說明,衛瓘和公孫亮早已結盟,這便給了柳怡柔機會……
放走一個公孫倫,便絕不會再讓公孫亮逃開……
衛瓘立於殿前,萬萬沒想到柳怡柔會將公孫亮的職務順水推舟給了自己,心裏像是吃雞蛋被噎到了一般,咽又咽不下去,吐又吐不出來,這個啞巴虧他是吃定了……
錄尚書事,這是朝廷重職,一般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或者是宗室子弟代為,但如今,柳怡柔竟然在這般重要的職位上放上一個甚至可以稱為敵人的人,她究竟是安的什麼心?
心中雖滿是疑惑,但太後懿旨已出,衛瓘隻能接旨!心中卻是萬般的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