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先斬後奏(1 / 2)

“太後駕到!”太監祥庚大聲稟報。

拓跋弘領著昌祥等宮人在大殿裏恭迎她,“兒臣參見母後。”

“奴才/奴婢參見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宮人們隨即齊聲道。

太後走至拓跋弘麵前,“皇上免禮,你們都退下,哀家有事跟皇上單獨說。”

宮人都退下後,太後才道:“皇上,冊封筱筱為妃之事非同兒戲,你為何不事先告知哀家一聲?皇上凡事先斬後奏的毛病何時能改?”

拓跋弘早已料到她會因冊封之事來見他的,她的生氣憤怒,都是他早就預料到的。

“母後,兒臣已不是三歲孩童,是非對錯無需母後再手把手地教。兒臣給自己喜歡的女人一個名分這種小事,兒臣做主就行,無需打擾母後清修。兒臣是一國之君,國家大小事務都由兒臣決策,這先斬後奏之說不知從何談起?難道兒臣事事都得先稟報過母後獲得母後同意才能做決定嗎?倘若真是這樣,敢問一下,是母後當政還是朕當政?”拓跋弘直接反駁她。

太後被他堵得啞口無言,沉默好半天,才道:“冊封筱筱為妃並不是一件小事,哀家不是要幹涉皇上的決定,而是覺得皇上有必要跟哀家事先商量一下。”

“那朕現在跟母後商量也不遲。難道母後不喜歡筱筱做朕的妃子?”拓跋弘開門見山地問她。

太後道:“筱筱曾害文妃流產,入過獄,上過刑場,被打入冷宮,後又貶為民女,賜婚於宋羽凡,在大婚當日,被丈夫背叛休掉,近來,她又和來路不明的石姓男子來往密切。她的名聲清譽受損,這樣不清不白的女子怎能被冊封為妃?皇上執意孤行,豈不是在打皇家的臉。不僅哀家不同意,連朝中大臣都不會同意的,皇上三思才好。”

“母後,朕在懷疑筱筱到底是不是你的親侄女?她會遭受這些,可都是拜母後您所賜。您把她傷得體無完膚還不算,還帶頭詆毀她的名節。她會有您這樣的親姑媽真不知是幸運還是厄運?”拓跋弘一點情麵都不給她留,直言不諱地指責她。

太後被他氣得渾身顫抖不止,“皇上,你怎麼能這樣說哀家?哀家哪一點說得不對了?難道你也被她迷了心竅、不分是非?”

“母後,朕知道朕的話說得有些過分,但朕不覺得朕哪裏說錯了。筱筱是您欽點進宮的,您曾想方設法讓她成為朕的妃子。如今,朕心甘情願要冊封她為妃,您卻要反對,朕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拓跋弘質問她。

太後道:“不管皇上能不能理解,哀家都是出於維護皇家顏麵才反對冊封筱筱一事,絕非私人恩怨。先皇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哀家就算拚了這條老命也要替先皇守護好它,哀家決不允許皇上因為一個女人而糟百姓唾棄,毀了國家的名聲。就算那個女人是哀家的親侄女也不行。”

“冊封聖旨已頒布,母後讚同也好,不讚同也罷,除了接受這個事實,母後別無選擇。”拓跋弘道。

太後威脅他道:“倘若皇上不收回冊封聖旨,哀家將會和滿朝文武上百名官員站在鴻宇宮外,一直站到皇上撤去冊封聖旨為止。”

“母後,你這是在威脅朕嗎?朕冊封筱筱為宸妃,那將是你們蘇家莫大的榮耀,您不是一直想利用她來擴大和鞏固蘇家在朝中的勢力嗎?現在朕讓您如願了,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拓跋弘不怕她威脅,也不怕說話會得罪她,句句戳中她的要害。

她一直以為他隻是個初生的牛犢,什麼都不懂,可以隨意任她擺布;沒想到她的所作所為他全都知道,他總是在她麵前故作孝敬,尊重她聽從於她,以往任何事情都的過問她,如今,他為了那個背叛了她的侄女開始反抗衝突她。她從來沒想過他會以這樣惡劣的態度對她說話,從來沒想過他以往的隱忍都是在蓄勢待發、豐滿羽翼。一直都是她低估了他,此刻,他令她刮目相看。

“皇上,難道你忘了先皇臨終前的囑咐了嗎?他叫你凡事都要與母後協商,你也在你父皇麵前發過誓,會事事都聽從於母後的,這些你都忘了嗎?”太後壓不住他,隻能搬出先皇來壓他。

拓跋弘道:“朕從來都沒有忘記過。也從來沒有違背誓言做過出格的事。此時此刻,朕就是在與母後協商關於冊封之事。至於結果,曆來都是帝王說的算。母後,難道朕有做錯嗎?”

“你……”太後被他博得無言以對。

拓跋弘淡淡一笑,“倘若母後沒什麼其他事要跟朕說的話,朕就不奉陪了,朝中還有很多事等著朕去處理解決。”對她說完,他看向祥庚,“送母後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