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付出愛心,你就種下了希望(1 / 1)

恰到好處是什麼?恰到好處是給予、隻求奉獻,不計索取,給予別人的多,朋友才能多。朋友多了,得助才能多。說到底,給予是一種分享,是一種捐贈,是一種施舍,是一種慈善。給予就是我們今天所大力提倡的“樂於助人”精神。人們隻要樂善好施,幸福自然會來。一個人生活在世上,渺小如大海裏的一滴水,但隻要真心真意地去付出,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芒,成為最美麗的風景。而自己,也會在這奉獻中體會到快樂與幸福。

愛默生曾說:“愛,將會給這個充滿敵意的舊世界一張新麵孔。”

曼徹斯特有一位仁慈者叫托馬斯·萊特,他一生都在做受人冷落的囚犯的朋友。他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也沒有多少財富,但他有一顆寬宏大度的愛心。

托馬斯所受的教育不多,他早年從他母親那兒獲得了良好的品德教育,造就了他唯善是從的心理。在很早的時候,他便把他的心思放在無依無靠的罪犯身上,他知道社會對犯人的歧視,盡管他們在監獄裏已改造好,並打算重新做人。托馬斯先生家住監獄附近,他希望能夠接近獄中的囚犯,可是很長時間他並沒有得到允許。後來,他同事的父親在獄中當看守,他把托馬斯介紹給了監獄長。

經過幾番思想工作,監獄長終於同意他在監獄裏自由地活動。托馬斯親自訪問囚犯,與他們談心,替他們出謀劃策,鼓勵他們改邪歸正,把消息傳遞給他們的家人,盡量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在囚犯出獄時,他常常約見他們,將他們送回家,並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他們,供給他們生活費用,然後盡力替他們找到工作。

在大多數情況下,托馬斯都獲得了成功,工廠主也開始相信他,並且知道他是一個善良而仁慈的人,不會替他們出錯主意。出於對他的信任,他們開始雇傭出獄的囚犯。托馬斯先生默默地為犯人做好事,在僅僅幾年的時間裏,他成功地為300名犯人找到了工作。他甚至幫助女酒鬼們找到歸宿,為鬧別扭而出走的夫妻做調解工作。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工作了幾年,他的行為受到了官方的注意,威廉上校在關於監獄狀況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他的名字,聲稱與托馬斯深交的罪犯大部分都已重新做人。罪犯們信任和依賴他,幾乎完全來自於他的樸實、謙虛以及慈父般的為善方式。

有時,托馬斯先生一時不能為這些出獄的囚犯找到工作,他或者把自己的錢借給他們,或者在自己的朋友中進行一次募捐,把他們送出國。他先後送了960名犯人出國,使他們在新的、與舊時熟人相隔離的環境下重新生活。在這些幫助過的犯人中,有人給他寫信,親切地稱他為“養父”、“父親”、“朋友”、“慈父”。

托馬斯先生一生很清貧,他幾乎把僅有的收入,都投入到出獄囚犯的解救和出國之中。他的行為不僅感化了曾經誤入迷途的犯人,幫助他們擺脫了昔日罪惡的生活,同時給孤立無援的犯人送去一片溫暖,幫助他們渡過了生活的難關,他的行為也深深地感動了每一個有良心和愛心的人。

如果我們希望人們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希望曾經給我們和社會帶來苦難和屈辱的人棄惡從善,就必須求助於一種更偉大、更仁慈的力量,即善的力量:愛可以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一片愛心也會給自己帶來真情的回報。

暴力是陰魂不散的魔鬼,一有機會便肆虐人間,它使不正常的報複心瞬間脫胎成仇恨,在“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貌似正義的旗幟下製造著腥風血雨。人們一旦被暴力壓製住,往往會滋生抵觸情緒,時不時以凶殘、憎恨、邪惡和犯罪等方式爆發出來。

而友善則是消除反抗、撫平憤怒情緒、融化鐵石心腸的天使,它能夠戰勝邪惡,使生活更加美好,更加錦上添花。

善能克服惡,仁愛可以完成很多訴諸武力和暴力所完成不了的事情。用暴力和武力禁錮不了人們的思想,取而代之的隻有反抗。

高情商者有化惡為善的力量,會用愛來感化惡的靈魂。這才能充分體現情商是一種藝術,一種控製自身情緒和感染他人情緒的藝術,這種藝術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