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烽火燎原(1 / 2)

不管是真得疑問還是隻想要一種虛張聲勢的效果,在君邪影問話之中,嘈雜環境難得變成了靜默沉思氛圍。而後看著眾人慢慢浮起的凝重表情,君邪影猶如一個勝者一般,斜倚在旁邊的凳子上,對著蘇羽,相視一笑。

“他奶奶的,這是要造反啊!”耿自華老實人一個,沒什麼過多的花花腸子彎來彎去,是以在經過君邪影離間般的點撥後,第一個反應就是破口大罵,“這逸王爺看著人五人六,沒想到存著這這種狼子野心啊!”

話粗理不粗,雖然對於耿自華的直白發言,在場眾人鮮少能夠接受,但是對於其中意義,卻還是存著相同想法的。

利用陷害他們這些外臣而將大商現有君主推向風口浪尖之處,隨後不管是落井下石也好,順水推舟也罷,總歸不會對自己有什麼影響。而在現有君主遭受不白之冤和罵名過後,想要繼續掌握一國命脈顯然就有些可笑了。而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君逸塵,這個時候就有理由跳出來接管一切,到時候江山換手,又有誰還去計較那背後操控者,到底是誰?

君邪影很滿意此刻的效果,對他而言,君祈羽怎樣君逸塵怎樣,絲毫不關他的事。他唯一想要的,除了那萬人之上的地位外,沒有其他。而麵前這些人日後不管想通與否也絲毫不傷大雅,隻要他能坐上那個位置,今日參與行為的這些人,又有什麼理由去安享晚年呢?

“影王爺的意思,我等大概也都明白。不過小臣還有一件事,不甚明了。”杜邦不愧是淮月文士中的領頭人物,處事不驚又心思縝密,的確是個難得的才人。隻是有才歸有才,這樣的人往往都是死心眼,對於一件事情總有種刨根問底的心態。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因而有時候太聰明的人,也不失為一個難纏的對手。

“杜大人有什麼想說得,盡管直言。小王雖說才疏學淺,但如果知道的,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杜邦聞言笑笑,三分淡漠,七分禮儀。起身對著蘇羽和君邪影方向都彎了彎身子,這才繼續道:“小臣雖說自幼生長在淮月,但是對於各國地方的禮儀和宗禮製度,還是頗有研究的。如果小臣沒記錯的話,大商朝先帝在位期間,似乎曾經定下了一份名曰‘大召宗禮’的製度。其中內容就是涉及到皇位順承以及江山帝王情況的。”

君邪影原本以為杜邦會有什麼高見,是以原本還滿懷笑臉的喜迎等待,卻不料竟是等到了這樣一條段子。笑容有點略微僵硬的趨勢,然而礙於現場都是自己需要利用的人,忍耐之下,君邪影尷尬一笑,不解道:“沒想到杜大人還挺博學的,竟連我大商朝如此機密製度都知道,看來,是保密力度做得不夠呢。”

自然聽出他話裏的譴責,杜邦卻臉不變色地應接道:“不瞞影王爺,對於這份製度的真假與否,小臣其實是不清楚的。隻不過是想證實一下其真偽,沒想到影王爺竟如此大方,直接說了出來,還真讓小臣欣慰不已,算是了了一個心願了。”

如此打臉的行為讓君邪影尷尬神色更是難堪,要不是礙著如此多人在現場,他真是恨不得過去一刀捅死杜邦。然而心事歸心事,麵子歸麵子,除了把這筆賬悄悄記下來之外,君邪影倒還真得沒有什麼辦法現在對杜邦怎樣。

大眼瞪小眼,杜邦表現得泰然自若更是讓君邪影心中氣惱。然而其本人卻一副恍然未知的模樣,隻麵上露出幾分疑惑,道:“對於大商朝機密製度,小臣等人雖說有心一探,但還是不敢造次的。影王爺也莫要生氣,小臣不過是就事論事,絕沒有針對的意思。”

話題說開,杜邦坦率發言道:“隻是聽聞大商朝先帝似乎對於後輩子嗣到底誰人才能管理江山一事,並無太過幹涉。唯有一句‘能者自居’可以解釋得了外,其他倒是不曾聽說。小臣私以為,既然是能者自居,那麼對於謀反一說,應該是不成立的。倘若那逸王爺當真是有本事,這個皇位由他來坐,怕是也沒什麼不對。”

語驚四座。

雖然杜邦這番話字字句句皆是順應大商朝的大召宗禮來分析的,可是對於一向走慣了穩妥路線的其他幾國來說,還真是有些無法接受。想他們為人臣子的,除了希望看到國安家和,萬事俱興外,又有誰期望自己生存的國家三五不時便因為能力問題而替換君主?不管是在臆想還是在現實,都是相當不靠譜的言論啊!

眼瞅著君邪影被這一番話說得無法繼續言語,緊握五指早已經將他不甘心的情緒道出。蘇羽坐在一旁看得真切,想想自己此刻好歹算是對方的盟友,不得已,忽然起身對著杜邦道:“杜大人的言論一向精彩絕倫,本宮遠在滄韶就有所耳聞。今日難得身處現場,倒真是覺得杜大人字裏行間都頗有文者風範。”讚揚到此為止,說著,蘇羽眉毛高挑,反問道,“不過以上結論隻是出自於杜大人的猜想,對於大召宗禮的具體內容,除卻大商內部皇室外,我們這些外人都是不知道的。既是不知,就不存在需要分析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