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錦囊第一計(一)(1 / 3)

慕容宇昨晚的了一封從宮裏來的密信,冬妹想見自己有要事相商,慕容宇一刻不敢懈怠,一早上入宮之後便打點了宮裏的太監,下朝後便去了鳳臨宮,以皇後前幾日身體抱恙為借口探視,可宮裏麵規矩森嚴,即使是生身的父母也不能輕易相見,有些妃嬪甚至此生再未相見過,為了避嫌,慕容霓裳一早上便召劉太醫進宮請平安脈。

慕容宇進了大殿,他與慕容霓裳隻見早就掛上了一張竹席,隻能透過縫隙隱隱約約的知道裏麵坐著的是慕容霓裳,站著的是瑞嬤嬤,跪在地上的是太醫劉倉,即使是父親,禮節卻也是一樣不能少,所以慕容宇連忙請安下拜,慕容霓裳卻製止的說道:“宰相大人切不可如此,身著官服,本宮擔不起這樣的大禮,快賜座!”

坐定後,引著慕容宇進大殿的丫鬟小奴奉了一杯茶過來,慕容宇接下了,卻未聽見裏麵慕容皇後有任何的指示,他也沒有多問,做了這麼多年的宰相,慕容宇除了過人的城府和膽識之外還有的便是耐心和察言觀色的能力,所以他從來不貿然進諫,即使麵對的是自己的女兒,因為她不隻是自己的女兒,也是當今天下的皇後。

靜了半晌,裏麵方才有了響動,隻是隱約的看著劉太醫起身,躬了躬身子跪安,退至竹席外,站在慕容宇和慕容霓裳兩人中間說道:“皇後娘娘身上的外傷已經沒有大礙了,再換幾次藥便可痊愈,至於留下的疤痕,塗抹幾日祛疤的藥物便可淡去,隻是娘娘似乎心中憂思過多,造成氣血不旺盛,夜裏有時會驚覺而醒,多夢覺淺,夏日脊背盜汗,若是長時間不加以調理就會氣血虧損,恐怕就算是華佗、扁鵲在世也是回天乏術,所以娘娘還是要自己注重身體,切不可憂思過多,傷了身體!”

慕容宇一聽劉太醫的話,別的聽得不太懂,可是意思倒是明白的不少,慕容霓裳好像因為優思操勞而身體虧損,好歹是自己的女兒,慕容宇連忙著急的坐了起來,問道:“如何調理?!”

“心病還需心藥來醫,皇後娘娘的病,藥劑是無法調理好的,主要看內心的情緒,所以還希望皇後娘娘減少憂思的好,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減少憂思,聽了劉太醫的話,慕容霓裳輕輕了歎了一口氣,說道:“哪裏來的好命和好運氣,如今若是能少了宮裏的勞什子的事情都是上天眷顧了,還奢求什麼憂思,不過本宮記下劉太醫的話了,一定注意好自己。”

慕容宇眨了眨眼睛似乎聽得出幾分話外之音來,可是不是太過清晰,所以他略一思忖後選擇沒有說話,劉太醫並沒有退下的意思,還是站在那裏未動,因為慕容霓裳沒讓他退下。

慕容霓裳緩緩地端起茶杯,呷了一口,隔著一襲竹簾問另一側的慕容宇道:“父親,近幾日家裏可好?母親的身體如何了?”

慕容宇連忙躬身答道:“多謝娘娘的掛念,家中一切安好,請勿記掛。”

慕容霓裳微微的點頭,又說道:“父親,聽聞家中兄長的兒子——侄兒荀兒已經初略的學習詩文了,不知道資質如何?”慕容荀是兄長慕容百裏的長子,今年三歲,他會說話比較晚,可能是養在內宅的緣故,這次兄長寄了家書回來,特地囑咐道“荀兒已經長大,應先讀聖賢之書,不可養於內宅,混跡在脂粉之中,蹉跎了年紀”,父親也覺得自己兄長說的極對,所以請了名師府中授課,也將荀兒從母親荀氏身邊接到了前廳自己來撫養,慕容霓裳身為姑母,時常的掛念,總是在密信中也不忘提及。

慕容宇知道慕容霓裳不可能是因為思念慕容荀才叫自己進宮,費此周章一定是頗有緣故,所以慕容宇答道:“荀兒資質尚不清晰,三歲稚童,隻按照尋常世家子弟來教育,至於近幾日學習的書籍,都是《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論語》等儒學初等篇目,還算是喜歡,讓娘娘費心思記掛了!”

慕容霓裳從懷中拿出一枚通體瑩潤,極為上乘的白色羊脂玉玉佩,讓身邊的瑞嬤嬤轉交給慕容宇,說道:“身為姑母,本宮不能與荀兒宗親友好,也不能親自的教育他做人,所以便將此玉佩交予他,《詩經》上不是說‘生芻一束,其人如玉’,也希望這塊玉佩能夠鞭策荀兒,成為磊落的君子,風采如玉。”

“老臣替慕容荀叩謝皇後聖恩!”

親情已經絮叨的差不多了,慕容霓裳也該說說正題了,可是在這隔牆有人、耳目繁雜的後宮之中,說任何話都要謹小慎微,做到說者有意、聽者有心、委婉為之,所以慕容霓裳也沒什麼不同。

“回去之後父親要多多的教導荀兒,正如父親從小教導本宮和兄長一般!”慕容霓裳話音落地時剛好放下茶杯,放出一聲清脆的響聲,好像為接下來的話敲了一錘子鼓,慕容宇立刻力氣了耳朵認真的聽著,“本宮記得父親講過一個人——先賢張良公,昨晚本宮讀了一部《孫武兵法》,所以便曆數了一番古今熟讀兵書的名將,韓信、周亞夫、衛青等人具是含恨而終,巔峰之時都是國家之中流砥柱,令後人望其項背,可是到最後還不如儒臣張子房,一介書生倒是得以善終,因為他知道自己何時應該急流勇退,識時務,不愧是運籌帷幄的智慧之人,父親不也是欽佩張良公的為人,本宮倒不是希望慕容家的子嗣都如張良公一般賢明智慧,卻也希望能夠有這番明哲保身的遠見,要知道急流勇退可並非易事,少有人能夠看得透,也放得開,不過急流勇退可並不是心如死灰,而是為了蓄勢待發!”

慕容皇後提點的已經足夠清楚,慕容宇不需要更多的解釋已經了然於胸,冬妹這是要勸他趁著汪淑妃倒台,汪家風雨飄搖之際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躲過這番朝堂上的風雨如晦,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路,可的確如冬妹所言,急流勇退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現在的慕容氏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堂上身居高位,後宮有正宮皇後,邊疆兵權在握,割舍一切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