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宋國有個性子很急的農夫,他一年四季就盼望著豐收的季節,希望能早點收割。
有一天,因為閑著沒事,他就到自家地裏看莊稼的長勢。可是一連看了好幾次,秧苗還是那麼高,沒有絲毫長高的態勢。
於是,他就開始抱怨起來:“怎麼長得這麼慢啊!”他越是心急,就越是往地裏跑,越是急著去看,就越感覺不出秧苗的變化來。
用什麼辦法可以使秧苗長得快一些呢?他圍著自己的田地轉了好幾圈,希望能夠想出一個好辦法來。忽然,他靈機一動,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我把苗往高處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長高了一大截嗎?”說幹就幹,於是,他立即下到田地裏,動手把秧苗一棵一棵往高拔。從中午開始,一直忙到太陽落山,他才拖著疲憊的雙腿回家。
一進家門,他就一邊捶著腰,一邊嚷嚷:“哎喲,今天可把我給累壞了!”
他兒子忙問:“爹,您今天幹什麼重活了,累成這樣?”
農夫洋洋自得地說:“我幫田裏的每棵秧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兒子覺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裏跑。到田邊一看,糟了!那些拔得早的秧苗都已經幹枯了,那些拔得晚的也已經發蔫,葉子全都耷拉下來了。
這個拔苗助長故事裏的農夫由於性子急,而忽略了秧苗成長的自然規律,做出令人發笑的蠢事,導致秧苗枯死,顆粒無收。他的想法雖然好,他不想安於現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實,遺憾的是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其實,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樣,都有它們自己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這些規律並不隨人們的主觀意識而改變。人們隻能夠認識它,或者利用它,而不能違背它和強行改變它。如果你違反了這種自然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如果僅僅憑自己的主觀意願去辦事,結果隻會把事情辦壞。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戒驕戒躁,隻有潛心研究,才能有正確的答案。尋找捷徑的想法是好的,但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尊重自然發展的規律。所以我們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文化水平,準確把握事物的發展狀況,做到有的放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隻有這樣,才能防止自己像那個農夫一樣,做出一些愚蠢可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