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林家仁命令部隊在邊境線上這麼來來回回地作著活塞運動,而起本尊則是守候在迎接尚香姐的地方,這一等就是十多日。
時間來到了八月二十三日,中秋佳節都過去了一個星期,學著武侯坐著三輪車臨高眺望遠方,已經成了林家仁每天的必選節目。
“再這麼下去,恐怕都會成望夫石了吧?”
所以閑暇時,林家仁總愛往炊事班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倒不如鼓搗鼓搗,看能不能把月餅什麼的提前發明出來。
不知道尚香姐是怎麼回事,選了向北走的道路也沒有提前說一聲,害的林家仁準備不足,早就開始了他的舀水行動,直到後來,覺得做戲要做全套的他即使在發現其實建平的水已經退的差不多了的時候,依然故我,樂此不疲地保持著每日往返的運動,並美其名曰:“戰爭時期更不能忽視訓練。”
所謂訓練,就是每天從會稽邊境出發,一股腦直插建平城下,然後在那吃個午飯什麼的,下午再回來……誰他娘的吃飽撐的,這基本上成為了士卒們的共識。同時敢怒不敢言也算是吧。
“在下齊星,字光輝,建安人士。”總有些人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在你麵前:“自周瑜軍水淹火燒之後,在下痛失家園。此後,請讓在下為了建安北部,不為了整個建安的振興盡現綿薄之力。”
走進來的這名年輕人,梳著典型的漢人發髻,穿著平凡的漢服,做著平常的禮節,甚至連眼神音調也毫無特色。
隻是在看到第一眼的時候,能感覺到一些跟別人不同的氣息。
清爽,是了,這最初的印象用清爽兩字最能概括,從長相到氣質再到動作,雖然都是平常的很,但無論是舉止還是言行都沒有一絲一毫的多餘冗雜之處,顯得異常沉穩幹練。
簡單點說,這人見過大世麵。
林家仁“哦”了一聲之後,更是細細地打量起對方來:“毛遂自薦者我倒是見了不少,像你這麼開門見山的倒也不多,不過我要問個問題先。”
“請講。”
“你從何處來,為什麼,要做什麼這些你都回答了,我也就不問了。”林家仁說這些廢話還不就是為了分散對方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問題做準備:“我數三下告訴我,把一根一丈長的竹竿帶進一個高七尺,寬三尺的門,需要怎麼辦?一、二……”
這個問題基本上可以說是林家仁的得意技能之一,就像一輩子指著“烏龜、馬甲、蛇”這個笑話活著的本山兄一樣,這也是少年為數不多的能忽悠古人的問題。
“三”字剛落,還沒等苦思冥想的齊星說出答案,林家仁便自顧自地笑了起來:“哈哈,答不出來吧?”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不,大人,我隻想問,答出與否跟我來的事情有關係麼?”齊星異常淡定,仿佛林家仁就是個小醜,剛剛做完拙劣的表演,觀眾一個沒笑,他自己反倒是笑的肚子都抽筋了。
林家仁的笑容凝固了,他還是首次遇到這麼不客氣、這麼不喜歡拍馬屁的家夥,而且這家夥還來上門自薦,眉毛一挑道:“你不是來自薦的麼?有什麼才能呢?”擺出一副求賢若渴的樣子,掩飾之前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