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山民這個後輩嘛,雖然不像他堂弟那般對自己胃口,讓自己欣賞,也沒有多出眾的能力,可是這個文學(特指詩詞歌賦)方麵的造詣算是一技之長了,黃承彥點點頭算是認可了對方所說,起碼人家比那個自己一直看不上的蔡軒說話要有水平多了。
這就直接導致蔡軒的麵子抹不開了,這貨本來是以為林家仁這家夥對那撫琴的小妞有意思,所以故意跳出來就等他接茬的,沒想到忘了龐家那少爺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了。此君一說到琴棋書畫的事情你就最好別跟他較勁好了,否則你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欠了他家什麼東西一般就逮著你不放,反正他會讓你這麼覺得的。
蔡軒此刻倒也念起他大姑父的好來了,得虧他沒說什麼,對方才不會太過放肆。但是麵子這東西說好聽點是別人給的,說難聽點就是自己給弄丟的,蔡軒隻好暗自琢磨待會兒要不要私下接觸一下那個撫琴娘,問問對方是不是光賣藝的。
某人覺得自己夠尷尬的了,卻不想有人比他更尷尬,比如馬良,一句話都插不上倒也沒什麼,關鍵是自己弟弟馬謖是不是藥吃多了沒消化,一個勁地在和龐山民瞎扯琴藝相關,弄得那家夥都快高啊潮了——席間最活躍的大概就數他們了。
再比如林家仁,有一茬沒一茬的被兩邊的人搭話,他想找個熟人比如馬良都沒辦法,張三李四雖不多,但個個要扯皮,這你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邊是自己還頗有好感(主要是他毫不留情地嗆了蔡軒)的龐山民的友人,這你得給麵子吧?另一邊又是自己飯票(暫時)兒子的朋伴,也得照顧人家情緒不是?
林家仁發覺,自己儼然間已經變成了這晚宴的第二主角,黃承彥的影響力是比較大沒錯,但也沒想到光是他弟子的身份就已經能引起這樣的關注了,真不知道是福是禍呢!
可以說,第二天的襄陽城,士族子弟之間議論的最多的,除了劉備墜馬的事情,就是這位突然冒出來的後起之秀,頂著黃承彥弟子外加文武雙全名號的龐衝了。外帶著真的假的種種事跡,一瞬間就傳開了去,一時之間黃承彥給的風評“非類池中物”便隨著表現其文武雙全的兩件典型事例,即“文亭會”和“麵具俠”在士族之間掀起了不小的波瀾——誰都知道黃承彥可不是水鏡府,已經有五六年沒收過徒弟了,真不知道這位新人究竟是他多年栽培的結果呢,還是他慧眼如炬就發現了這麼個人。
總之,林家仁算是以“龐衝”的名字,在襄陽聲名鵲起了。
這讓蔡瑁是既喜且憂,喜的是人才就在府中,憂的是自己屋小恐怕容不下高才,所幸對方多番推辭還是勉為其難地應下了給自己孫子當老師的事項,算是勉強留住了人家。現在想想也是後知後覺啊,說不定人家當初就是來試自己的有否容人之量的,自己可倒好人家來的那天連麵都沒露一下,也難怪他心存芥蒂了——你要是個大大的人才,能舍得把自個兒那麼糟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