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文人名士(1 / 2)

微風過境,波瀾不驚的河麵泛起點點漣漪,兩岸蔥鬱的植被沙沙作響,太陽光肆無忌憚地照耀在如詩如畫霧色中,儼然也成了秀麗風景的一部分裝飾。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鬥,區別隻在於明的還是暗的、文的還是武的,對於文人名士們來說,好不容易這麼多人聚到一起了,明刀明槍的文鬥自然是少不了的。

“以吾之見解,雖然打退了幾次曹操,但荊州目前仍處在疲敝之中,無論是在新野劉皇叔也好還是新出世的龐衝也罷,隻怕都不會有太多作為。”林家仁還沒來,所以他自然隨便說,馬良什麼的不過是掛牌的組織者,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高談闊論,向來為文士們所喜愛,荊州本就不忌針砭時弊,所以這裏的文人說啊說的就產生了高人一頭、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高兄莫非是在為自己仕官不能而找借口?”高亢的嗓音,打臉打的夠直接,宋代之前的文人可都是沒有受到程朱理學的禁錮,因而文武分家並不是那麼嚴重,所謂的名士,他們中有不少人可都是能文能武,這一點像極了春秋戰國的士大夫,提筆能為文,伏案可理政,馬上會劍擊,上炕識夫人。所以脾氣火爆什麼的,壓根就不算個事。

“成兄,此言差矣,荊州目前的情形怎樣,相信大家都清楚,我倒認為此時絕非出仕的好機會!再者,高兄句句屬實,曹操何人,皇叔之死敵也,凶殘成性恨不能生吞活剝了劉豫州,如此看來,劉玄德在荊州,隻會令咱們提心吊膽、危機重重,生怕曹操來時襄陽萬劫不複啊!”

“呸!爾此言莫非是想投降?哼,真想不到你也跟那些武夫一個想法!”

“就是,出賣皇叔,你心何安?豫州為咱們荊州抵禦曹操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你想陷咱們荊州眾人於不義、陷劉荊州於不義乎?!”

受到指責的家夥,卻沒有動怒,而是冷冷說道:“別忘了徐州之事啊!”他說的便是陶謙“三讓徐州”的事件,傳言中是當時的徐州牧深感自己無力抗曹,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要將徐州讓給劉備,臨死前劉備才答應了對方做這徐州牧。這是官方的版本,還有一個版本是從曹操那裏流傳出來的,那就是劉備暗殺陶謙,假傳遺旨自封徐州牧,毫無疑問的,此人是想把眾人的帶到後麵這條溝裏去的。

“哼,血口噴人,皇叔仁德爾等沒長眼睛麼?!”

“即使事實並非如此,咱們荊州也實在沒有值得劉豫州逗留的,不留此地他還可去益州,不是麼?”

“你們這些人,皇叔可從來沒有虧欠咱們啊!就是因為咱們總是不能齊心,荊州才成了這副模樣!”

河岸高地之上,文士們三三兩兩坐在一塊,一邊喝酒一邊談論時政,從大船上搬運而來的熟食美酒,以及結伴而來下船登高的同道們正在陸陸續續接近中。幫忙打雜的下人們更是來回奔走與兩地之間,辛勤勞作著。

“孤帆遠影碧空盡……”剛受邀吟完半句,林家仁便覺得好像有些不怎麼應景,於是硬生生地卡在了那裏,想了一會兒才接上:“忽見江畔高處遊。”算是圓了回來吧,這裏又不是長江也沒什麼天際可以流。

剛下岸走了沒多遠,就聽到高地上的喧囂。“很熱鬧的樣子啊,幼常咱們猜一猜他們是在談論什麼吧?”跟著他一道來的除了馬謖這個熟人以外,就是一些想要跟著林家仁同行的家夥了,橫豎無聊,林家仁自然是優先詢問馬謖這個即將成為自己人的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