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柴桑的早晨(下)(1 / 2)

“今天的事情還真多,好不容易送走了來敏,報告又接二連三的來了。”

林家仁的感慨充盈著整個書房:劉琦終究還是走上了一條霸道的主公之路。剛才,就在剛才他才知道,早些天劉琦已經出兵荊南零陵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了治所臨沂,其後更是隻用了三天便殺伐果斷地以高壓手段搞定了當地的大族,拉開了荊州中央集權的大幕。

如果所料不錯的話,荊南四郡都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以劉備作為北方屏障,趁兩個孫家小動作不斷,再挑起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時段,將南方收複,這算盤不可謂不響。而且,隻需要以雷霆之勢收複一郡,其餘三郡也會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做出他們的決定的。

武陵的例子已經在那裏了,就憑他們任意一個太守是很難獨自抵擋荊州中央軍的。那麼他們要思考的問題就是要不要找幫手。曹操在北鞭長莫及,東邊二孫暗流湧動無暇顧及,西方劉璋估計是根本沒心思出川,唯一可以找到的盟友,就是南邊的交州士燮了,可是讓異族進入漢土肆虐擺明了還不如投靠劉琦來的有利。

不管怎麼說,當人手中有權力的時候,是很難放下的,而且武陵的豪族們下場都很慘,所以他們三郡一橫心,表示堅決對抗劉琦蠻不講理的暴政,看起來荊南要不太平了。

但或許這也隻是看起來而已。隻要劉琦一邊做好外交工作一邊緊抓大兵壓境,死扛自治大旗的三個太守應該會很快被分化的。而各個擊破總是很容易的,三人要抵抗就要團結,可他們肯定是各懷鬼胎,很難真的擰成一股繩。

想來最多一月吧,當初劉表在的時候沒有管他們並不是沒有那個能力管,而是沒有那個精力和必要,人老了沒有當年那麼多的雄心壯誌了,能安享晚年就很不錯了,至於管理豪族,襄陽的他都懶得管,更何況是荊南地區的。

地廣人稀,讓他們鬧騰去,反正他們也隻是自治而已,聽調不聽宣,他們的人數加起來還不到襄陽周邊衛戍軍隊的一半,人口更是連南陽南郡的三分之一都沒有,還能反了不成?

大概是受了林家仁的影響,劉琦並不這麼看罷了。

不統一,何談凝聚力?不將政令集中,又何談統治力?不將荊南四郡握在自己手中,又何談基業,就連守都很難守住啊!

或許當初去新野遇上曹仁來犯的時候,他太過於被曹軍的軍容所震撼到了吧?林家仁依稀記得他還說過這樣一句話:總有一天,我要擁有比這還要強大的軍隊。

當時林家仁是這麼回答他的:那你就要有一個穩固的後方,一個能夠源源不斷供給你軍隊養料的、百姓信任你聽你號令的後方。

不管他的身後現在是誰,最起碼林家仁也是他的啟蒙老師不是?

“唉,真是頭疼。”

第二個消息,林家仁個人覺得要比第一份更讓他關注的,畢竟劉琦那檔子事離的還比較遠,他最多能稍微搗搗亂什麼的,以柴桑周邊他能夠調動的軍力想要分一杯羹恐怕也力所不能及,誰讓尚香姐不在家,豫章的軍力又有一部分分割給了孫紹,目前由孫匡掌管,你讓他來救火支援什麼的也許還行,讓他出兵的話,還是算了吧,這家夥可不歸林家仁管。

擺在案幾上的另一份報告是這麼寫的:我軍與水賊纏鬥數日,已漸不支,請求一千援軍。

“啪”地一聲,林家仁將竹簡扔在了地上,準確的說是砸在了前來求援的軍侯麵前,沒好氣地說:“我記得當初馬謖好像是這麼說的‘即使不能全殲水賊,也會把他們攆回鄱陽湖不敢再出來興風作浪’,現在居然恬著臉來找我要援軍?你得給我個合理的解釋!”

話雖是這麼說的,但是林家仁心裏卻清楚:馬謖這人心高氣傲,若不是真的沒有辦法,是絕不會叫一聲苦的,而且這份求援書信上還有馬忠和蔣金的花押,也就是說事情真的很棘手才對。但是他真的很難相信,兩千人的正規軍竟然打不過人數隻多他們一點的水賊,不對,加上地方自發組織的武裝力量的話,馬謖他們應該是以多打少才對!

“不、不知為何,彭澤的民、民兵造反了!”

“什麼?你再說一遍?”

“彭澤的太守和民兵,悉數造反了!”

彭澤縣,位於柴桑東麵,與其相隔隻有百裏左右的距離,它們之間隔著鄱陽湖的關係,交通並不是那麼便利,不想走鄱陽湖的話就隻能繞道,那麼最少也得一天一夜時間才能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