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你搞錯了吧(1 / 2)

林家仁搞錯了一個問題。

當年魯肅借糧給周瑜的情況他並非特別清楚,曆史上這事被傳頌為魯肅仗義,自家本有兩個倉庫的糧食,可一看周瑜要借,二話不說就給了他整整一個倉庫的糧食,還不讓他還。可是在這,人家周瑜是帶著數百士兵去魯肅家的,借完糧食還在那住了一晚,結果第二天他們走了,魯肅就發現另一個糧倉也空空如也了,天知道那誰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然後就真的沒有然後了,他有想過去要回來或者討個說法什麼的,可孫策太忙還要下江東,並不是他能夠見到的。

就這樣日複一日,時間不斷流逝,自己家裏還遭遇了因放跑孫策後悔而盛怒的袁術,所謂秋後算賬,你們家是資助過孫策軍的大族,你不受牽連誰受?而魯肅鑒於周瑜的做法,也並沒有想曆史上那樣提早布局潛逃江東進而為官,而是幹脆就選擇了成為一介俠客來到江東出來行走江湖,反正自己聲名不顯也沒人在意。

所以,他對再次成為富人這種事情一點都不感興趣,江東的官吏豪族他也看過了,隻能說比居巢附近的好上一些,他可不想再一次變成他人宰割的對象。

也就是說林家仁拉攏魯肅的行為,其實質上是拍到了馬蹄子上,人家真要有抱負的話,那也是做官啊。因此,當即表明拒絕是他的選擇,也是讓林家仁有些下不來台的做法——周仁還在這裏呢,你存心讓他看笑話麼?

也剛好在這個時候,周仁的後續“部隊”到了。

“大人,這些東西……”

“啊啊,你先放進沒人的廂房吧,然後你就可以離開了。”我可不想再看到你了,主要是我怕你憋不住笑了出來,那不是比尷尬還尷尬麼?

“是!”嘴角劃過一條弧線,頗有些玩味的神情掛在了他的臉上,不過他恰巧是拱手低頭的姿勢,沒人能看見。

待人走後,林家仁才一聲長歎道:“魯兄也是飽學之士,我想不會就甘心一直流落江湖吧?”林家仁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人生在世,權力、女人、財富、恩怨以及自我價值,這五樣東西總歸會追求一種的。

“大人說的是,隻可惜在下一介草莽,沒人願聽一言啊。他們又怎麼能夠相信我這樣連劍都握不穩的人能夠為官?”

“武官也不一定要會武藝,即便是文人出身隻要懂得行軍之道便可,將軍也許需要衝鋒陷陣,可主帥和軍師卻並非如此啊。會稽城東有選拔人才之行館,不知魯兄可有去過?”魯肅之言很是明確,他的建功立業的定位就在於建立武功而非文功,大抵也符合他曆史上大都督的定位。

“唉,在下去過,可是他們一聽說我要出仕的是武官,就找了五個人來跟我對打,大人也知道我……”

“唔,我了解了。”開玩笑,別說五個人,可能一個人他……他可能勉強能打吧。看起來自己這個選拔方式還是有一定的問題,像魯肅這種軍事理論派戰略家就通不過武官的選拔啊:“那子敬可去了文官的考試?”

“沒有。我聽說就算通過了也是做些刀筆小吏,就算連年不斷提拔,也很難做到自己喜歡的軍隊去啊!”

看起來,魯肅鬱鬱不得誌的樣子,如此正中下懷:“魯兄莫急,莫如我予你一封書信,你西去柴桑麵見我主,她一定會重用你的!”好人才要丟給尚香姐,別在這種地方憋屈著,正好也減輕一下她和自己的負擔嘛。

“這、這怎麼行?咱們才剛剛認識而已,再說了大人怎麼就知道我的本事如何?這般貿然推介在下,要是給在下搞砸了,豈不連累了大人?”魯肅表示堅決推辭,無功不受祿。

林家仁可是絲毫沒從對方表情從讀出來他是那種好說話的人,本來曆史上人家就不是好好先生,可以跟關二爺單刀赴會(其實雙方都是各帶50人去個中立地區)的人物,肯定是剛膽之人,隻不過人家的戰略是連劉抗曹罷了。

“那魯兄有何本事?可以給兄弟我見識見識麼?”看來不讓他說兩句露兩手表現表現,他大概是不會接受自己的好意了。

比較幸運的是,魯肅這段《榻上策》修改文,並沒有以“榻上策”來命名,否則這之後的曆史又會多出一段供文人墨客和腐女們YY的斷背之情了,當然要是林家仁被換成了尚香姐,那就更……奸之情從來都是很難被曆史所遺忘的,你看劉關張三兄弟《三國誌》原文中的描述還是睡一張床呢,現在都被人說成什麼樣子了。

這段話就不在贅述了,對於林家仁來講並沒有多新鮮,總結一下就是保住現有的領地,伺機而動統一江東,先聯合荊州二劉再看情況發兵,最好連長江上遊的荊州也搞到手,然後靜待北方生變,再謀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