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請君入甕(3 / 3)

而且,陳鴻章又是省委書記李邦國看重的幹部,陳鴻章還有一個在中組部任要職的大舅子,書生意氣很濃的陳鴻章根本不買他的帳,也根本不把他放在眼中。他雖然在沂臨根深蒂固,他的親信雖然把持著沂臨的很多重要部門。

但他畢竟是市長,在級別上屬於二把手,二把手和一把手永遠有質的區別,二把手就是再厲害,也始終不能淩駕在市委書記之上,就像《西遊記》裏的那位大鬧天空的孫悟空和如來佛。

孫悟空雖然有翻天蹈海的本領,但他最終也逃脫不了如來佛的手心。

對他來講,陳鴻章就是如來佛,他不過是孫悟空,雖然他能把天宮攪和的天翻地覆,但最終還是被壓在了五指山下。

當然,他不甘心做孫悟空,他也不甘心被壓在五指山下,他也不能容忍陳鴻章是如來佛。為了爭取到本該屬於他的權力,為了爭取到他和他的那幫親信即得的利益,他曾經撕破臉皮和陳鴻章據理力爭,分庭抗禮,也為此專門跑到省委和省政府,在省委書記李邦國和省長季玉來麵前叫屈喊怨,省長季玉來很同情他,表示一定會大力支持他,但省委書記李邦國卻反複告誡他,要他和鴻章同誌一定要團結協作,不能和鴻章同誌搞分裂,不能搞兩個權力中心。而且,陳鴻章還不斷的強調,作為二把手要講究大局,要有服從意識,要堅決服從一把手,要絕對配合一把手。

怎麼配合?怎麼服從?還不是要他絕對服從陳鴻章。

吳作義惱羞成怒,以身體不適需要休息為由躲進了醫院裏。本來,他以為這樣,市政府那一塊群龍無首一定會炸開鍋,徹底亂起來,他好趁機坐收漁人之利。就是坐收漁人之利不成也一定會給陳鴻章造成無窮壓力,促使陳鴻章有所收斂,讓陳鴻章把本來屬於他的權力全部還給他。但讓他做夢都沒想到的是,陳鴻章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放肆。造成這種的局麵的都是因為省委書記李邦國到沂臨的調研。李邦國在沂臨調研的時候做了重要的批示,李邦國在沂臨的幹部會議上講到,既然作義同誌病了,需要休息,那政府這一塊的工作我們也不能沒有人管,在作義同誌沒出院期間,沂臨的問題由鴻章同誌全權負責。

得到了省委的授權,陳鴻章就拿著雞毛當令箭,重大問題上根本不再和他協商,而且陳鴻章還振振有詞,在常委會上公開說:作義同誌病了,需要休息,為了不驚擾作義同誌的休息,我們就不在打擾作義同誌了,我們常委研究決定吧。

蛇無頭不走,本來他在市委常委會上的力量和陳鴻章勢均力敵,不相上下,但自從他告假之後,常委會基本就是沿著陳鴻章的指示走下去,南外環四路的工程在陳鴻章的指示下進行了公開招標,最終被杜培佑的天河建築工程隊奪走標權。為此,他兒子吳詠沒少埋怨他,說他老了,不中用了。但問題遠沒有這麼簡單,陳鴻章趁著他告假期間,召開了市委常委會對部分人事進行了變更,把相當一部分本來是他提拔起來的幹部推到了政協或者人大,並且還街頭巷尾傳出來風說要把公安局長也給換了,換成牛治國。

這些風聲的傳出,讓吳作義寢食難安,他在醫院裏再也呆不住了,就是他想繼續呆在醫院裏,他的那幫老部下也不容他再呆下去,他的那夥老部下開始三天兩頭往醫院裏跑,不斷地在他麵前數落著陳鴻章的不是,特別是那些被陳鴻章整治過的幹部,更是鼻涕一把,眼淚一把,在他的眼前訴苦,說吳作義如果不管,他們就無法在沂臨呆下去了,他們哀求吳作義出院,抓緊時間采取辦法,要不然他們隻有死路一條。

開始的時候,他還有點穩坐中軍帳的味道,不慍不急,有時候故意把問題往省裏推,往省政府推,讓他們去找省委找省委書記李邦國,到省政府去找省長季玉來反映,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李邦國和季玉來知道,陳鴻章在沂臨不受歡迎,陳鴻章把沂臨搞亂了,陳鴻章不能再在沂臨了,他相信眾口鑠金的道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省委並沒有采取行動,他有些坐不住了。

就在這時候,薑濤和劉凱又找到了他,讓他插手煤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