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兩本日記(2 / 3)

劉凱陪同吳作義一起賄賂的省裏領導主要有那位已經退居二線,但影響力仍然不菲的程高吉部長,也就是高洋的那位可以當爹的老男人以及省紀委副書記邵澤川。

劉凱陪同吳作義送給程高吉部長的賄賂總計人民幣一百三十七萬,送給省紀委副書記邵澤川總計九十二萬。

他們不僅送錢,而且還送實物,讓方之喬觸目驚心的是,他們還把女人當作禮物送,其中,高洋也是吳作義送出的禮物,吳作義送給程高吉部長高洋的時候,劉凱雖然還沒到市政府,但劉凱在補敘中提到的,說是從薑濤那得來的消息。

……

這兩本日記,讓方之喬終於認識到吳作義和劉凱的本來麵目,她義憤填膺,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痛苦又都湧入腦海,她真想把這兩本日記本交到省紀委,交給康莊,讓康莊交到陳鴻章的手裏。

就在方之喬痛下決心準備聯係康莊的時候,她的肚子痛了一下,她知道是她肚子裏的孩子在踢她。她猶豫不決了,交出去,孩子怎麼辦?就是不為了孩子,吳作義能放過她嗎?康莊又能扳得倒吳作義嗎?

她矛盾重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回顧自己的情感曆程,她不得不否定了以前她所認為對的或者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在現在看來是多麼幼稚。她也反省到自己之所以一再被男人欺騙和玩弄,其實是她一再忍讓退縮和猶豫的結果,包括她錯失康莊也是如此。現在,劉凱的日記讓她突然看到自己的地位是多麼地可悲。也讓她頓然醒悟。

沉思很久,方之喬的決心……

第二天早晨上班後,陳鴻章剛走進辦公室,吳作義就推門走了進來。

看見吳作義,陳鴻章很驚訝。這一階段,吳作義一直稱病在醫院裏不出來。現在,吳作義卻突然出現在自己的辦公室裏,陳鴻章預感吳作義一定是有事情找自己,而且不會是一般的事情。否則,吳作義不會輕易從醫院出來來找自己。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接觸,陳鴻章對吳作義很了解,他也知道吳作義有病是假,撂挑子是真,撂挑子的目的就是向自己施壓。

現在吳作義居然主動回來,他一定是憋不住了,說不定是為了大唐縣的煤礦事件而來。

大唐縣的煤礦問題太敏感了,這一階段不僅在大唐縣,在沂臨市也傳的沸沸揚揚,甚至在省裏,都引起了很多人的高度關注。他們不斷的打電話給陳鴻章,說事的有,求情的也有,勸告的也不乏其人。

是啊,大唐縣煤礦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不過問的時候不知道,這一過問,陳鴻章才知道事情的背後隱藏的問題讓人觸目驚心。煤礦背後的問題錯綜複雜,牽扯到的人員很多。本來,陳鴻章以為煤礦不過是幾家礦主在那裏合法經營,沒想個很多家礦井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更神秘的組織,這些礦主也和眾多人員有牽連,礦主們都和政府官員保持著親密的關係,由官員在他們的背後做他們堅實的後台,也是這些堅實的後台,才讓他們遇到麻煩時會迎刃而解,化險為夷。此外,他們也和黑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為黑社會幫他們保駕護航,幫他們解決一些白道無法解決的問題。

薑濤的生意之所以能在短暫的時間內迅速超過小唐並把小唐擠垮,並不是薑濤比小唐懂得經營,而是薑濤的靠山強硬,薑濤背後的靠山就是吳作義。這些,陳鴻章都是聽到小唐說的。

故此,吳作義一進來,陳鴻章就猜測吳作義是為了煤礦的事情來找自己的。

果然,吳作義掛著臉,追問陳鴻章道:“鴻章同誌,我想知道下派到大唐縣的核查組是怎麼回事?我是市長,按理說經濟的問題歸我管轄。現在,我這個市長還不知道,一個調查小組就莫名其妙的開赴到大唐縣煤礦,我想問問,我這個市長還是市長嗎?為什麼如此重大的事情,我這個市長卻一無所知?”

吳作義一口一個市長,話說的入情合理。按說,經濟的發展主要歸政府管轄,市委的主要職責是搞好宏觀調控,隻要政府不背離大的方向,市委就不應該橫加幹涉,吳作義的話不無道理。聽見吳作義說完,陳鴻章笑道:

“吳作義同誌,既然你追問調查組的事情,我就給你解釋一下。下派調查組的時候,你正在醫院裏養病,為了不打擾你的休息,所以,我就自作主張,和天成同誌他們商量一下就下派了調查小組去大唐縣先落實清楚問題。天成同誌同意了我們市委的決議,天成同誌是常務副市長,你不在的時候,他有權處理市政府的一切事務。爭得了他的同意,所以,我們就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下派了調查組。再說,下派調查組的目的隻要一個,就是搞好我們沂臨的經濟建設,讓我們沂臨的經濟沿著正常的軌道發展下去,大唐縣煤礦又是我們沂臨的支柱產業,不能出半點問題。而且最近,煤礦出現的問題很多,上級部門也很關注,處理這一問題刻不容緩啊。而你又身體不適,時間不等人,所以,我就越俎代庖,代你把事情做了。”陳鴻章慢條斯理地解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