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浠兒說,笠木匠每天都會在集市售賣案桌、俎[zǔ]、奩[lián]等家具,可以在集市裏找到他。
韓岩來得比較早,城裏還沒有開市,但已有身穿麻粗布衣的農婦,雙腳穿屨[jù]的上造在等候。偶爾還有衣衫襤褸的孩童穿插在其中,十分活潑。
豪華馬車停在這裏簡直不要太顯眼,集市的管理者“市長”每天都會坐在門口值班,一看馬車和韓岩的服飾,又仰頭看了看太陽,回頭朝裏邊大喊一聲:“開市。”
韓同學帶著好奇心一馬當先向裏走,還不忘對市長點頭,表示你的好意我心領了。
集市是方形的,市列縱橫,周圍有垣牆,交易程序和時間由官府嚴格管理,賣魚有賣魚的地方,買米有買米的位置,各有分類,各自成攤位。
弓高侯國隻是一個小地方,如果是長安、洛陽等大都市,會作坊和店鋪合一,市中間為主管官員的居所。
集市入眼首先是賣農具的,大漢重農抑商,農具占據市場最好的位置,犁鏵、钁(jué)、鍤、耬等等。
緊挨著是賣糧食的,那糧商看上去油光滿麵,像是大戶人家,可惜依舊要穿粗布麻衣,大漢不允許商賈乘馬車穿絲綢,有錢買不來地位。
再後頭是賣布的,以及各種雜物,雞鴨魚肉之類。
這些所有的物品都會用木簽標明價格,這是《金布律》的規定。
一路走走停停,浠兒像隻歡脫的小鳥一樣東瞅西看,終於在賣首飾的攤子前停下腳步,再也走不動。
笄,釵,項鏈,吊墜,鏤空佩等等,可惜這個攤子跟前的人很少,甚至有百姓避之不及,都不敢走這頭。
攤主似乎也習慣了,才開市就百無聊賴的坐在地上,倚著木欄,拿薄木板當扇子搖啊搖,對往來行人少有熱情,直到看見一身華麗的韓岩,呲溜一下就跪坐直了身體,笑臉相迎。
浠兒蹲在攤前挑挑揀揀,拿起水滴狀的玉質吊墜看了看,愛不釋手,可一看木牌上的價格卻蔫了,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然後又熱情不減的去拿打磨圓滑的水滴狀骨墜,在自己白嫩的脖子間比劃。
“商賈,這個可以便宜些嗎?”
“三十錢已經最便宜了,隻掙些手工費糊口。”
“啊,好吧……”浠兒嘟了嘟嘴,明顯不太習慣和商人討價還價,直接從衣領中間掏出手帕,裏頭包著半兩錢,數了三十枚交給攤主。笑嘻嘻的,兩眼彎成了月牙兒。
由於大漢皇帝們幾次大赦天下,將奴仆免為庶民,這個時代的奴隸相對來說比較少,諸侯王宮和官府都要雇傭下人才能運作,浠兒是被父母賣入弓高侯府的奴婢,但也有微薄的工資,有自己的小金庫,等攢夠了錢可以贖身為庶民。
韓岩在一旁靜靜看著,等浠兒買完了,轉過身用骨墜在脖間比劃給他看,目光裏帶著期盼和希冀,像小孩子炫耀寶貝,希望得到大人的誇獎。
韓岩很識趣的說:“形狀很好,樣式和你很配,不過顏色不是太好看。”
話沒說完,浠兒的目光就暗淡了……當然有顏色好看的,可是我買不起誒。
韓岩笑笑,來到大漢朝學會一樣本事——收買人心。
“商賈,你這個一千錢的玉質吊墜,我要了。”韓岩蹲下身,把剛才浠兒喜歡的玉質吊墜拿起來,從衣領中間掏出一顆金丸遞給商賈,吩咐說:“不用找零了。”
跟著劉徹混,韓同學不缺錢,他在太子宮的房間裏有個保險櫃,榫卯結構,光裏邊的金丸就有二百枚,每枚重一兩。
根據《漢書·食貨誌》所載的黃金一斤值錢萬,一顆金丸值一千錢,光這些金丸就價值20萬錢,還不算其他賞賜。
商賈見韓岩出手闊綽,大喜,手有點哆嗦的接過金丸,寶貝得不行,因為他掙大了。
在大漢,流通的貨幣隻有半兩錢和布,《金布律》規定:布帛規格長八尺寬二尺五寸,錢十一當一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