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力發展非公有製經濟(1 / 2)

大力發展非公有製經濟

宏觀經濟

作者:張永軍 梁軍

優化所有製結構,對於完善市場競爭機製,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非公經濟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活力與動力的重要源泉,加快非公經濟發展,能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也是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非公經濟擺到重要位置,積極扶持引導,促進我區非公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把發展非公經濟作為改革發展、富民強區的戰略任務,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隻有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非公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政策、優化服務環境、創新發展模式,才能找準著力點,實現我區非公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一、以實現市場準入新突破為切入點,營造寬鬆的市場競爭環境

報告提出,“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破除體製性障礙,在能源、鐵路、金融、市政及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領域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這既突出放寬市場準入的重點領域,也突出要以破除體製性障礙為手段。

(一)提高重點領域非公經濟進入比重

《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2009-2010)》顯示,2008年私人控股投資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隻占13.6%,在金融業中隻占9.6%,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中隻占7.8%,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中隻占7.5%,在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中隻占6.6%,導致民間投資在這些領域投資比重低的重要原因是行業準入限製。為此,必須針對非公經濟發展遭遇的“玻璃門”和“彈簧門”問題,在市場準入、資源配給、資金供應、信息占有、稅費標準、技術支持、法律製度、政策環境和公共服務等方麵,消除不同所有製企業的差別待遇問題。尤其是消除一些部門和壟斷企業以資本實力、技術水平和從業資曆等理由抬高行業準入門檻。隻有放寬市場準入,才能使民間投資在這些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全區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發展。

(二)加強非公經濟發展載體建設

引導和支持非公企業順應產業集聚發展趨勢,鼓勵非公企業加強分工協作,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向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發展,向產業鏈上下遊延伸。遵循這一方向,強化對非公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規範發展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嚐試開辟專門的非公經濟發展園區,提高對非公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

二、以強化政府服務平台建設為切入點,營造和諧的非公經濟發展環境

報告提出,“全麵落實中央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結合我區實際盡快出台實施意見,全麵清理歧視性規定,加強服務平台建設,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這就要求我們要圍繞著政府公共服務功能的轉變,通過服務平台的建設,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切實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和降低非公企業經營成本。

(一)搭建政務服務平台

各級政府要從理清權力邊界入手,層層界定職責,合理設置流程,科學確定時限,壓縮自由裁量權,形成權責清晰、流程規範、公開便民、運轉高效的運行機製,搭建集行政許可審批、要素資源配置、行政效能監察和社會公共服務於一體的政務服務平台,提供 “一站式”服務。采取按地區、按產業鏈進行打包式審批,創新項目審批方式,提高審批效率,營造以人為本的政務環境。

(二)搭建法製服務平台

依法保護非公企業的合法財產及其權益。加快建設非公經濟維權平台,依法開展監督管理,堅決製止各種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等行為,營造公平公正的法製環境。

(三)搭建信用服務平台

建立健全非公企業統計、會計、稅收、金融、產品質量等信息的收集製度,推進企業信用檔案試點,建立和完善非公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搭建企業征信平台,相應地完善失信懲戒機製,營造誠實守信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