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巧,這趙皇帝在紹興住了些日子,總是覺得這裏不如自己的臨安府好,無論是風景上還是交通便利上,都多有不如。這一來趙皇帝就動了把臨時都城遷回杭州的念頭。這可不是小事,也不同於當日趙皇帝南逃時拍拍屁股走人了事,必須由禮部安排有關事宜,個個臨時衙門也必須一同遷到杭州。這樣一來這個臨時組建起來的禮部就顯得人手緊缺了,於是就開始提拔地方官員進入禮部,其中杭州通判楊明海就在其列,也就是小李將軍的楊姨丈了。更巧的是這楊姨丈剛好負責兵部搬遷這一攤子,一日奉尚書大人之命前去查看兵部搬遷工作的進度,見幾口大箱子裏擺著一些文案,閑來無事的楊姨丈就拿起一本隨意的翻看了一下。這可就不得了了,恰好這些文案都是趙皇帝的神武軍備案,這本上剛好記錄著嶽飛的神武右副軍將領的名單。大大的統製嶽飛後麵跟著的就是小李將軍的大名李子玉。
這麼熟悉的名字,楊姨丈當然要細細地看一下了,這一看可不打緊,驚得楊姨丈差點癱坐在那裏,隻見李子玉大名後跟著一行小字:相州新城縣人氏,年二十二歲!這地方還有年齡和自己妻子那外甥簡直一模一樣,難道此李子玉就是彼李子玉?帶著一絲希望,楊姨丈當即放下手中事物,帶著幾個長隨就趕到了城外神武右副軍。既然是禮部官員求見,嶽飛當然要招待了,楊姨丈先拐彎抹角的客氣一番,最後在嶽飛的追問下才說出此行的目的,這才有了剛才的一幕。
既然確認了此李子玉就是彼李子玉,裏一張就提出了此行的要求:“子玉啊,你爹娘近在杭州,你這就去見見他們,想來他們二人會有多高興!”這可就有些為難小李將軍了,自己可是不認得兩位老人家,萬一出了差錯該怎麼解釋?而且自己也沒有這個心理準備,還是把這事暫時推了吧,於是有些為難道:“姨夫,子玉也想馬上去,可是您看現在子玉官職在身,實在是有些身不由己,要不等有了空閑再回去看望二老?”楊姨丈一愣,有些為難的看著嶽飛。這意思嶽飛自然明白,這是要自己給子玉準假呢,笑道:“子玉,最近也沒什麼大事,要不你就回去吧。”靠,嶽老大你害我,小李將軍一急,差點蹦起來。還好及時忍住,撓頭道:“將軍,你也知道我的驍騎營剛剛建成,那一攤子事離不了我。再說父親從小就教導我要報效朝廷,這時候我要是回去了,他老人家肯定會不高興的。”老頭子有沒有說過這話,小李將軍也不知道,但他肯定嶽飛和這楊姨丈肯定也不知道,這時候隻能找到一切借口往下拖了。
他都這樣說了,嶽老大也就不能再說什麼了。至於楊姨丈就更不能說什麼了,雖然心中很不願意,可是身為禮部官員,那可是身負教化萬民職責的衙門,這因私廢公傳出去了不好聽。隻好點頭道:“好吧,那我先回去和你爹娘報報喜,讓他們再多等三個月見你吧!”三個月後再見,這是什麼意思?雖然有些不明白楊姨丈這話裏的意思,小李將軍還是點頭道:“是,還請姨夫告訴我爹娘子玉在這裏一切都好,讓他們不要擔心。”三人又聊了一氣,楊姨丈才告辭,小李將軍很是乖巧的把他老人家送到營門外,就差灑淚而別了。
嶽飛帶著小李將軍一邊往回走,一邊問道:“子玉,你不想你爹娘嗎?”滿腹愁緒的小李將軍一頓,實話實說道:“當然想了,不過好些年沒見了,一時間都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嶽飛點頭道:“嗯,是這個理,大概這就是近鄉情怯吧。”說著,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也快四年沒見了,不知道他們現在自己怎麼樣了,小銀瓶還能識得自己嗎?老哥兩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誰也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