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42年1月,前蘇聯、中國、美國、英國等26個國家,發表共同宣言,組成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節節勝利。但在8月25日攻克巴黎後,出乎意料的是德軍竟在聖誕節前,又發動了一場猛烈的反撲。希特勒企圖奪回主動權。他精心製造了一個叫“獅雕計劃”的疑兵之計,想破壞盟軍的進攻。

希特勒下令36歲的奧托·斯稱爾茲內率2000個會說英語的德國士兵,換上美軍製服,駕駛繳獲的美國坦克和吉普車,分成許多小隊,竄入同盟軍陣地。他們大肆搞破壞,切斷電話線,倒轉路標,到處安裝“警惕地雷”的標記,還偽裝美國憲兵,在交叉點指揮交通,製造混亂。

德軍的這些破壞活動,妨礙了盟軍作戰計劃的實施。等美軍發覺後,不僅未能有效製止,反而越鬧越大。美軍在自己陣地內進行了廣泛搜捕,許多交通運輸線上禁止通行,上萬名美軍在路上遭到阻攔,好幾百名美軍因不能答複盤查者的詢問而被捕。盡管出示證件甚至提出抗議,都無法在每一個交叉路口免於盤問。

12月19日,一個被俘的德軍供出,德國人準備謀殺艾森豪威爾和其他司令官。盟軍的保衛部門於是又驚恐萬狀,一時草木皆兵。這又使盟軍的作戰部署打亂了。

希特勒利用盟軍的混亂,利用一些有利地段,連續發動反攻。隻是由於德軍失去空中優勢,無力控製整個戰場,他們的反攻計劃才未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