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4月,美國發動空襲利比亞的戰爭。1969年,卡紮菲發動政變並出任利比亞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後,推行親蘇反美的外交政策,先後收回美在利比亞的空軍基地,廢除同美簽訂的軍事和經濟技術協定。1981年,美、利斷交。1985年6月,美環球航空公司飛機被劫。12月,羅馬機場和維也納機場遭襲擊。美指責利比亞策劃恐怖活動,決意對利實施打擊。
1986年3月14日,為打擊恐怖活動,決定對利采取措施。裏根總統製訂代號為“草原烈火”的行動計劃。24日1時,美第6艦隊3艘戰艦和100多架飛機以演習為名,越過利宣布的位於北緯 32°30′的“死亡線”,進入蘇爾特灣活動。利軍發射6枚防空導彈無一命中,起飛2架戰機遭攔截返回。21時26分,美機開始空襲,先後發射空艦導彈和反雷達導彈12枚,擊沉利比亞導彈艇5艘,摧毀蘇爾特附近導彈基地。4月5日,西柏林一個夜總會被炸,45名美軍官兵傷亡。9日,裏根再次召集會議,決定對利軍事目標實施代號“黃金峽穀”的第二次空襲。14日19時13分開始,80餘架美機先後從英國和地中海的2艘航母上起飛,於15日2時許分4個波次對的黎波裏和班加西及附近的5個軍事目標進行襲擊,投彈約100噸,嚴重摧毀卡紮菲的指揮部、2個機場、1個港口和1個訓練基地,炸毀飛機14架,炸死、炸傷700多人,美機1架被擊落。
美國空襲利比亞使用了大量的新武器,開創了高科技戰爭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