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珍愛和傳承好傳家寶
卷首語
作者:李滿春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教育實踐活動積累的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寶貴經驗,首要的一條就是群眾路線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從總書記指出的群眾路線是生命線到重要傳家寶,強調的都是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是共產黨人補強理想信念之“鈣”,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的總根源。“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每個共產黨人都要敬畏、珍愛和傳承好傳家寶的總動員令。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與第一批壓茬進行,就是要堅持收尾不收場,時間服從質量,其中整改提高是要害。對已經整改的要抓鞏固,防止反彈;尚未整改的要加大力度,防止開“空頭支票”;整改不到位、群眾不滿意的,要“加火補課”,完成各項整改任務、實現整改工作目標。特別是要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斷引向深入,堅決打好改進作風這場攻堅戰和持久戰。同時,認真總結好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對於鞏固和擴大活動成果,對於把握規律、深化作風建設,對於建設貫徹執行群眾路線的長效機製至關重要。要站在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站在民心得失的高度,真正把群眾路線當成重要傳家寶,必須補強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之“鈣”,必須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彙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正能量,必須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有力武器,必須把講認真作為根本工作態度,每個共產黨人都要以敬畏之心、珍愛之心,讓傳家寶在黨內生活和幹事創業方方麵麵、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身上發出耀眼光芒。
搞好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要堅持主題不變、鏡頭不換,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對照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聲、先輩先進“四麵鏡子”,補精神之“鈣”、除“四風”之害、祛行為之垢、立為民之製,實現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的總目標。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更加”的要求,更加注重發揮群眾積極性,更加強化問題導向,更加注重嚴格要求,更加注重銜接帶動,更加注重分類指導。以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突出服務群眾這個著力點,在更廣範圍、更寬領域、更大數量的單位和人員中集中開展,在群眾的家門口進行,在群眾的積極參與和監督中深化,讓廣大群眾感受到摸得著、看得見的成效。
讓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在遼寧更好地“落地”,這是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加快遼寧振興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夯實基層基礎、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要著力解決“四風”突出問題,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著力解決聯係服務群眾不到位的問題,著力解決經濟社會改革發展難題。善於把“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結合起來,深化“機關轉作風為民四服務”、“在職黨員進社區”、黨員領導幹部直接聯係基層黨組織、“共產黨員先鋒工程”等活動,特別是要堅持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嚴的紀律,堅決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決整治特權病、冷漠病、懶散病、享樂病、揮霍病。正所謂無病一身輕,風正一帆懸。我們堅信,隻要每一名黨員以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黨的自覺激發正能量,必將凝聚成最強大的中國力量,書寫最絢麗的中國夢!
□本欄編輯/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