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花開
身邊黨員
作者:倫楊洋
有這樣一個女人,在最美好的時光裏,她始終在生產最前沿最艱苦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從沒有一句怨言。從一名青澀女工到廠裏的技術“大拿”,她走的是一條尋常人難以想象的刻苦學習之路。同事們稱她是“女漢子”,老公和孩子稱她是“鋼鐵俠”,她就是沈陽煤業集團紅陽二礦洗煤廠女浮選司機、優秀共產黨員——馬英。
少年失護 甘承衣缽
1990年的一天,18歲的馬英經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也許黑暗來臨前總會有某些征兆,窗外的陽光忽然陰暗,狂風卷積著烏雲,正在學校上課的她心情煩躁不安。果然,當她滿頭大汗地跑回家,推開房門,看到的是哥哥妹妹正和母親抱頭大哭——父親在礦裏出事了!父親的去世,讓原本不富裕的家雪上加霜。那時,哥哥和馬英都在讀書,妹妹年幼還沒有上學,學費、生活費讓母親犯了難,無數個夜晚,馬英都看見母親背著他們偷偷地抹著眼淚。於是,她毅然決然放棄了學業,選擇了工作,選擇了擔負起照顧一個家的重擔。
在礦裏的照顧下,馬英繼承了她父親的“衣缽”。剛開始,她被安排到行政科做一些比較輕鬆的工作,然而,馬英並不滿足於這樣的現狀,因為她知道自己不能像別的女孩子一樣向父母撒嬌,和朋友逛街,她要學好技術,幹好工作,成為家裏的頂梁柱!
在礦裏的前幾年,馬英換過不少工作,這其中的苦與累自不必說。很多人對馬英說:“那些都是男人的活兒,就讓男人去幹吧。”然而,馬英卻不這樣認為。馬英常說:“工作沒有男女之分,隻要你肯,隻要你做,女人可以比男人更出色!”對於吃過的苦,馬英從來沒有絲毫的後悔與抱怨,反而感激這些讓她成長的寶貴經驗。有一次,她在運輸區開車頭,“三九”的冬天冷風刺骨,通往矸石山的鐵路沿線上隻有她一個人,馬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寂——她也是女人,20多歲的年紀,誰不愛美?誰不想認認真真談一場戀愛,結婚生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她從懷裏掏出小鏡子,認認真真地打量起自己,手有些顫抖,她已經忘記有多久沒有照過鏡子了。望著鏡中被冷風吹得通紅的臉、粗糙又皸裂的雙手,那一瞬間,馬英哭了……
鑽研實踐 埋頭苦幹
浮選司機的崗位很辛苦,經常加班,而且又髒又累,每天下班工作服都會被混合著煤油和雜醇的礦漿浸濕,手上、臉上也沾滿了黑乎乎的礦漿,這情景對於一個大老爺們來說都很艱苦,對於愛美的女同誌來說就更是一種折磨。
在經曆了行政科清掃工、運輸區礦燈班、選煤樓手選、井口信號操作及架線司機開車頭的工作之後,2005年,馬英又被分到了洗煤廠做浮選司機的工作。那時候,紅陽二礦洗煤廠剛剛成立不久,生產工藝不完善,浮選司機又急缺人才。為了學習更好的技術,她被派到靈山洗煤廠參加技能比武,當看到選手們那嫻熟的高水平操作技巧時,馬英徹底驚呆了,眼神裏流露出的不僅是羨慕,還有久旱逢甘露般的饑渴。馬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目標——成為浮選技術“大拿”!
雖說萬事開頭難,但經過幾年曆練的馬英已不再青澀,她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浮選司機。同時,她深刻認識到學習理論知識的必要性,特別是學習業務知識的重要性,於是她自學了《選煤工藝學》《浮遊選礦技術》《洗選煤技術實用手冊》等書籍,努力彌補自己在選煤專業知識方麵的欠缺。
在經曆了長時間的努力後,她終於熟練地掌握了選煤基本知識、工藝流程和浮遊選礦技術。然而,由於書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常常並不完全吻合,很多知識學過之後也不知道如何運用,很多時候書上講的操作方法和實際生產中具體的操作方法大相徑庭。來不及喜悅,馬英就又一次陷入深深的困擾之中,到底該不該完全遵從書中所說的操作理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馬英決定親自去探索實踐,因為這樣得來的技術數據才更能讓人信服。於是,她一方麵和大家邊幹邊學,一方麵虛心向選礦技術人員請教,然後將自己在書本中學來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