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熟悉而陌生的雷鋒
黨史珍聞
作者:餘瑋
雷鋒精神是永恒的,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磨蝕。相反,隨著政治色彩的淡化,今天站在我們麵前的雷鋒,應該更加接近我們的生活和理想。他是英雄,但首先是普通人。希望更多的人能把握雷鋒精神的實質:做一個好人,多做好事。
——張峻
張峻的人生很簡單:前半生用相機拍雷鋒,後半生用生命講雷鋒。
2013年3月5日,是毛澤東為雷鋒題詞發表50周年紀念日。就在這天下午,時年82歲的張峻在沈陽軍區學雷鋒座談會上發言時,突發心髒病去世。“雖然已到耄耋之年,我還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留住雷鋒’的事業中。”這是張峻老人在講台上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張峻生前,曾接受過筆者近一整天的專訪。采訪中,一位可親、可敬、可學的雷鋒在老人的思緒中得到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雷鋒和一段段真實的曆史片段浮現在筆者的眼前。
最後的雷鋒與永恒的雷鋒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犧牲。而有關雷鋒犧牲的情況,一直有誤傳。張峻接受采訪時解釋說:“雷鋒是被一根晾衣服的柞木杆打中而犧牲的,不是被碰倒的電線杆砸中的。柞木杆一下子打在雷鋒的右太陽穴,裏麵骨頭都粉碎了。當時請了沈陽軍區陸軍總院的一個腦科醫生,等他趕到撫順時,雷鋒已經犧牲了。雷鋒的犧牲是喬安山往前開車時發生意外的,不是在倒車時發生的。一些不正確的說法,至今還在社會上流傳。”
張峻回憶說:“雷鋒到醫院是10點45分,搶救到12點05分。我到醫院太平間為他拍遺照時,還一直不相信他已經犧牲了……”
他沒有見到雷鋒最後一麵,隻在太平間看到了雷鋒的遺體:眼睛緊閉,鼻孔、嘴巴、耳朵都塞著紙。
雷鋒的突然離去,讓張峻陷入深深的懊悔:“直到犧牲,雷鋒都不知道,隻差45天,他或許就可以見到毛主席。”
1962年6月上旬,已經調到沈陽軍區政治部的張峻聽到一個消息:軍區將派雷鋒作為代表到北京出席1962年的國慶觀禮,接受毛主席接見。
見毛主席,一直是雷鋒最大的心願。張峻本來有機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雷鋒,可是話到嘴邊,忍住了。“怕萬一有什麼變化,影響他的情緒。”一時為了穩妥的考慮,成為張峻終生的遺憾。
1963年3月3日晚上,在北京,張峻和《解放軍報》記者牛嵩林等人從羅瑞卿手中拿到了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3月5日,各大報刊均在頭版刊登了題詞手跡。次日,《解放軍報》又刊登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為雷鋒題詞的手跡。此後,陳雲、葉劍英等中央首長也為雷鋒題了詞。從此,那個戴著軍用棉帽、咧開嘴微笑的雷鋒,走上了全國的社區、街道、標語、橫幅,成為全國人民的精神楷模,至今活在每個中國人的記憶裏。
發現雷鋒與跟拍雷鋒
雷鋒現存於世的300多張照片,有223張出自張峻之手。雷鋒於1960年1月8日參軍,1962年8月15日因公犧牲,軍旅生涯共有951天。張峻說,他在這期間曾先後9次為雷鋒拍照,與雷鋒相處79天,223張照片中,有黑白照片199張,彩色照片24張。
1960年8月下旬,時任宣傳報道助理員的張峻所在的沈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宣傳處接到了兩封感謝信,其中一封來自中共遼陽市委。信中寫道,這一年夏天,遼陽遭受了一場特大洪水,一位叫雷鋒的戰士給他們寄去了100元錢,表示慰問。撫順望花區和平人民公社也接到了雷鋒的100元捐款。
“我當時有個疑問,一個小戰士哪來那麼多錢?”帶著這個疑問,張峻來到了雷鋒所在的7343部隊運輸隊(即沈陽軍區工程兵十團運輸連),見到了雷鋒。
張峻眼前的雷鋒身高1.54米,體重不到100斤。雷鋒說:“我在家鄉的時候就開始工作了,那時每個月掙29元錢,夥食費9元錢就夠了。後到鞍鋼工作了一年零七個月,也有一些積蓄,平時花錢很少,寄出的是我攢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