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清官海瑞(五)
文史講壇
作者:張宏傑
張宏傑簡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麵孔》《曾國藩的正麵與側麵》《坐天下很累》《饑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等多部作品,2013年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述《成敗論乾隆》。
在應天大展拳腳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隆慶皇帝朱載垕登基。每一任新皇帝上台,王朝總會有一段短暫的振作期。皇帝早就聽說了海瑞的大名,對這個骨鯁之臣傾慕已久,在即位的當天,他就釋放了海瑞。不久,海瑞在內閣首輔徐階的推薦下,一年三遷,升為大理寺左丞。海瑞遇到了政治生涯中最溫暖的一個春天。
在獄中度過十個月後,複出的海瑞已經今非昔比。他在全國政治生活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時的海瑞,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讓人嘲笑的“海筆架”。他一罵成名,舉國皆知,從一個部門裏默默無聞的古怪小官僚變成了代表社會正義的楷模。在獄中的時候,就有官員不顧生命危險為他鳴冤,嘉靖皇帝一去世,重用海瑞的呼聲就不絕於耳。人們已經把海瑞當成了這個黑暗亂世中唯一的光亮,不管是擁護還是反對,誰都無法不正視這個政治現實:海瑞已經成了一麵旗幟,一種象征,成了全國政治中清流力量的總代表。
隆慶三年,在徐階的推薦下,海瑞被任命為位高權重的應天巡撫,登上了他政治生涯最輝煌的頂點。這一年,他已經五十六歲了。
應天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轄地包括蘇州、常州、鎮江、鬆江等十餘府,“賦甲天下”,“仕宦之淵藪也”,朝廷裏許多高級官員的家鄉都在這裏,包括首輔徐階。由於吏治不清,貪汙的風氣最盛,積累的問題也最多。徐階希望海瑞能夠憑其一身正氣,刹刹此地的歪風,收拾一下混亂的局麵,為新一任朝廷班子創造出一些令人矚目的實實在在的政績。
雖然五十六歲須發斑白,雖然受過多次挫折,海瑞的棱棱風骨沒有絲毫改變,“剛峰”一如其剛。接到任命,他立刻輕車簡從,迅速赴任。海瑞的單車尚未出京,應天地區已經人心騷然。官員、鄉紳、士子、平民,有興奮者,有失望者,有盼望者,有恐懼者。不論如何,人們都意識到,這個人的到來,一定會引起應天地區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那些對海瑞作風早有耳聞的人紛紛提前行動:一些貪名卓著的人幹脆辭官而去,免得受到新任巡撫的懲處;豪門大戶把自己的紅漆大門刷上了黑漆;在應天監管皇室織造事務的太監,原來坐八抬大轎,現在也改坐了四人抬的小轎。
貪汙者聞風而逃可以理解,不過,海瑞的到來關大門和轎子什麼事呢?原來,在專製社會,百姓如何穿衣戴帽都必須由專製者來做主。在海瑞眼裏,在明朝讀書人眼裏,大門、轎子,包括衣服、宅第並非小事,而是關乎“貴賤”的大節。朱元璋說:“禮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治矣。”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就用相當大的精力製定了全國人民的房舍衣冠製度,規定十分詳盡。比如,他規定官員可穿靴子,老百姓不能穿靴子,“惟北地苦寒,許用牛皮直縫靴”。他規定農民可以戴鬥笠上街,其他人則不允許。具體到幾品官可用紅漆大門,幾品官可坐八抬大轎,在明太祖的詔令裏規定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隻是時間過去二百年,社會富庶,紀綱廢弛,人們幾乎把這些繁瑣的規定都忘了。然而,海瑞的到來,卻讓大家悚然驚醒:自己原來是生活在錯誤和罪孽之中。
每個人都知道,海瑞的行政方針非常簡單,那就是“按太祖的規矩辦”。當初見長官揖而不跪是為此,取消一切“常例”是為此,拒不接待鄢懋卿也是為此。還沒有到應天,他就已經宣布了自己的執政方針:除積弊於相安,複祖宗之成法。不循常,不變舊。就是說,要全麵恢複舊法,堅決不向人的惰性妥協。他認為,隻要嚴格按太祖的規定去辦,則“天下無不定,萬事無不理”。